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8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418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2244篇
海洋学   546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55篇
自然地理   46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691.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重要自然基础,林业系统占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绝大多数。本文对林业系统内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类别、级别、区域和面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92.
浙江省工业型村落:发展模式及其形成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型村落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典型村落类型.浙江省工业型村落在空间表现为"块状经济"形态,其空间分布与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局部地区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浙江省工业型村落的形成模式与浙江省农村工业化密切相关,按照地域不同,表现分为综合型模式和内生型模式两种,而尤以内生型模式最具浙江特色.作者认为,这种特色村落模式是在其深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对村落形成动力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其发展路径表现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历史偶然性与路径依赖,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文章对主要观点做了概括和思考.  相似文献   
693.
水准测量一直是获得地面点精密高差的重要手段,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也一直是困扰全球测量界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速度和效率,本文提出了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概念、结构、原理与方法。具体采用水准仪与标尺合二为一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将传统水准测量的3点互动配置改变为2点互动配置来提高测站仪器安置速度和地形适应能力;采用对偶测量原理将传统水准测量的单向单系统测量改变为对(双)向双系统测量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及可靠性;采用正交二脚架及L型水准器来提高水准标尺及水准仪的安平速度。理论分析及初步实践表明:新一代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与传统水准仪相比,水准测量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最智能、最精密的电子水准测量系统。高速对向观测数字水准尺仪的发明,将对全球大地及工程测量界产生重大及颠覆性的影响,将开启人类社会普及电子水准仪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94.
我国“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涉及大面积的盐渍土区域,高速铁路线位往往穿越盐质荒漠,沿线不含盐优质路基填料极其匮乏,亟需研究粗颗粒盐渍土作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填料的可用性。通过技术创新、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种无砟轨道粗颗粒盐渍土路基设计方法,内容主要包括采用不同最大粒径、含盐量、溶陷系数及盐胀系数的粗颗粒盐渍土构筑无砟轨道路基,基床底层运用上结构层与下结构层的双结构层进行设计;以基底隔断层、基床隔断层、倒L型防护层、渗水排盐盲沟作为隔盐排盐系统,形成具有堵疏兼备的阻盐、排盐功能;通过容许盐胀变形法对基床底层上结构层、下结构层进行理论计算,确保无砟轨道路基抗隆起变形满足设计要求;对高速列车摩擦力或制动力可能造成基床隔断层复合土工膜产生相对滑移或拉伸破坏,采用最小滑动摩擦系数法进行控制设计。该方法可实现粗颗粒盐渍土在无砟轨道路基领域的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695.
对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带内3个采样点的蛇纹岩样品开展了主量、微量元素和H-O-B同位素分析,以揭示其构造属性、蛇纹石化温度和流体来源。贺根山蛇纹岩具有低Al_2O_3含量(0.2%~1.3%)、高Mg~#(89~92)特征,为难熔地幔残余。蛇纹岩的U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对富集LILE和亏损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其原岩为化学成分高度亏损的俯冲带型(SSZ)超基性岩。样品的dD值相对均一(dD=-120‰~-133‰);理论计算显示,这些蛇纹岩的H同位素组成可能是蛇绿岩剥露地表后与区域大气降水发生再平衡作用的结果。贺根山蛇纹岩的d~(18)O变化在4.3‰~9.8‰之间,反映不同地点蛇纹石化的温度存在差别:其中贺根山东样品具有相对较高的d~(18)O值(d~(18)O=7.7‰~9.8‰),蛇纹石化温度为90~130℃,同时部分样品中出现碳酸盐矿物,表明蛇纹石化作用发生在近海底环境;小坝梁样品具有最低的d~(18)O值(d~(18)O=4.3‰~5.0‰),其蛇纹石化温度在205~235℃之间;贺根山南样品的d~(18)O值变化范围较大(d~(18)O=6.0‰~9.7‰),其蛇纹石化温度在90~170℃之间。3个采样点蛇纹岩的d~(11)B值也显示出一定的变化(d~(11)B=9.1‰~14.7‰),指示蛇纹石化流体来源于脱水的蚀变洋壳和海底沉积物;理论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这些板片流体的d~(11)B值变化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696.
人工掏挖是黄土高原地区夏闲地翻耕时广为应用的耕作方式,为探明其坡面侵蚀过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及ArcGIS软件,阐明其在人工模拟间歇降雨下坡面微地貌、侵蚀产沙及水力学参数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坡面侵蚀历经溅蚀-片蚀、断续细沟、连续细沟3个阶段;降雨截止时细沟平面密度、平均沟深、最大沟长和最大沟深分别增至初始的1.42倍、2.24倍、15.5倍和2.43倍。②地表糙度随降雨历时推移从1.706呈近似线性趋势减小至1.488;累积降雨量达80 mm之前,径流量、含沙量随地表糙度的减小增加缓慢,但之后随地表糙度减小增加剧烈。③降雨过程中流速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水流由层流快速过渡至紊流,但始终保持为缓流,水流阻力呈波动下降,且形态阻力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人工掏挖耕作坡面在雨强1.5 mm/min、降雨量80 mm以内可起到蓄水保土作用,但在连续强降雨下也更易引起细沟侵蚀。  相似文献   
697.
数值模拟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应力应变场及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部是我国活动构造非常强烈的区域,现今的应力应变状态对活动构造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依据地质资料和岩石力学性质构建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以GPS观测为边界约束,计算得到了青藏高原东部应力应变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距离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带较近的青藏高原,汇聚速度、最大压应变率和最大压应力均较高,而随着远离碰撞带各个数值相应降低;在青藏高原东部,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为旋转中心的一系列弧形断裂滑动速率相对较高,如玉树—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巴塘—金沙江断裂带,嘉黎断裂带等,这些走滑断裂带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旋转挤出的特征,而其它断裂带滑动速率则相对较低,在块体内部则更低;结果同时表明应变速率分配高的断裂达到屈服的时间短,对应的地震复发周期短。  相似文献   
698.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贝勒库都克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中Rb、K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富集,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Nb和Eu等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高,Eu的负异常极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平坦的"V"字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该花岗岩在成因上属于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它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标志卡拉麦里地区在晚石炭世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该岩体锡质量分数普遍都比较高(15.50 10-6),为锡的成矿物质来源和锡矿矿床学的深入探索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99.
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海拔高、面积大。受青藏高原的阻挡,中纬地区西风带被迫在高原西部分为南北两支,并随季节变换发生位移,同时高原的热力作用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间范围,正因如此,我国南方三大准静止锋深受青藏高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0.
新疆耕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及其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3期耕地动态变化数据。从现状分析、发展动态对新疆3期耕地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面积变化和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持续增加,耕地年均净增和开垦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耕地年均流失速度持续递减;耕地开垦由绿洲地区向沙漠、戈壁延伸,而耕地流失则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区,中东、西北和西南的边缘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相对较大(Rid>1.02);耕地开发结构由草地和林地为主转向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未利用地的开发结构由裸土地、盐碱地为主转向沙地、戈壁和盐碱地为主,耕地的利用结构以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主;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化始终是负转化,与草地间的转化是正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