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3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745篇
测绘学   404篇
大气科学   423篇
地球物理   501篇
地质学   2254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44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在筒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今后五年我国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彻底打破旧的传统体制,作为勘察设计行业来讲,也应当全面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突出人才培养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把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作为工作重点,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认识和指导勘察设计企业改革和发展,正确解决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把改企建制做到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93.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 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 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 ka 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相似文献   
94.
用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运动的FEFLOW软件结合模拟研究了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影响下地下水位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如民勤绿洲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发展下去,受其影响,绿洲地区的地下水位将持续地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到2010年10月,绿洲内将出现以绿洲腹地为中心、范围波及整个绿洲的两个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将达47~52m,绿洲边缘地下水埋深将增加到17~22m,与1997年10月相比绿洲地下水位将下降9~34m。分析表明,在上游来水不变或减少的情形下,保持现状土地利用模式,将会逐步耗竭地下水资源,加速民勤绿洲的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如果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将会减少地下水抽取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吴玉门 《新疆地质》2003,21(2):243-244,T001
卫东庄韧性剪切带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区辛格尔大断裂以北,大地构造位于塔里木构造北缘活动带之南天山古生代陆缘盆地东段(图1).受塔里木构造运动的影响u, 在辛格尔大断裂两侧,不同时代地层构造变形强烈,构造样式复杂.本文主要以该断裂北侧卫东庄韧性剪切带Ⅳ、Ⅴ、ⅩⅦ号剖面的岩石学、地质学资料为基础,研究其运动学特征并探讨东天山地区塔里木北缘活动带,构造变形性质及运动规律.卫东庄韧性剪切带呈狭长带状,EW向分布,长约30 km,东段宽3.0 km,中段宽4.0 km,西段宽2.0 km.主要由下元古界阿牙克托格拉克岩组(Pt1aa.)、大树沟片麻杂岩(Pt1Dsc…  相似文献   
96.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相似文献   
97.
简述了建设中的福建地壳形变台网的概况,福建地壳形变台网,以GPS观测为主,结合精密重力、水准和流动地磁测量,将三者观测重合到CPS基准站,形成有特色的观测网络。通过福建省5个基准站、16个基本站及一个数据处理中心,动态监测东南沿海地区地壳运动,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98.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 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 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通过DNA、α-葡萄糖苷酶和硫酸盐还原菌等的变化,研究了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在沉积物深度11cm以下被降解到相对较低的含量.DNA的分布表明表层9cm的沉积物深度内微生物的活动较为强烈,是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主要位置.α-葡萄糖苷酶在悬浮层含量最高,达0.75μmol/min*g干沉积物,提示有机质中的淀粉和糖原等物质在悬浮层降解较为激烈,被大量分解;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弱,在有机质降解明显开始变缓的11cm沉积物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已降低到0.17μmol/ming干沉积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红枫湖沉积物表层7cm是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分布位置,结合有机质和SO2-4含量的研究结果,提示红枫湖沉积物中SO2-4不可能成为有机质氧化的主要电子受体,硫酸盐还原的限制因素也不是有机质供应.  相似文献   
100.
吴玉荣  王强 《高原地震》2003,15(4):63-66
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定期对地震科技档案鉴定有利于优化馆藏、对重点地震科技档案的保管;并对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