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代因特网检索技术和计算机图文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编辑工作得到了现代技术的有力支持。利用因特网上的检索技术,能够使编辑人员在审读或编辑文章时把握其内容的优势之处;利用计算机的图文技术,编辑人员可以较为轻松地对文稿、图件进行编辑,从而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极大地改善了编辑条件,对提高期刊的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谈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及参考文献著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写作科技论文,介绍了科技论文摘要的几种写作格式,以及写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还介绍了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和目前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文后参考文献的二种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63.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4,(3):10-19
本文选取川滇相对均匀分布的地下流体观测台点的资料,提取其中的中高频信息,然后采用幂函数衰减的方式进行中高频信息场的空间曲面拟合,研究相同物理量的多测点的短临综合信息场.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川滇强震发生前短期内孕震邻近区域的短临综合信息明显出现,且大幅度起伏变化;川滇地下流体短临综合信息时间扫描结果表明:川滇强震发生前3个月内中高频信息均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强波动变化,从而突出了震前的多台异常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64.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起着信息传递、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全世界出版的期刊约20万余种,其中科技期刊占了一半.我国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近5000种,约占世界科技期刊总数的5%.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每年提供的科技论文达50万篇之多.但是,近年来的相关统计显示,国内部分科技期刊从未被检索工具收录过,也从未被其他作者引用过,甚至连一些较大的图书馆都少有收藏.这些期刊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相当微弱,原因之一,就是一些编辑部门对科技期刊编排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重视不够,阻碍了这些科技刊物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传递.  相似文献   
65.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66.
采用1996—2008年江苏省各县(市)人均GDP经济指标,计算并分析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整体空间特征,描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定量描述自1996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单元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县域经济发达的区域周边县域经济也往往较发达,反之亦然,并且空间发展格局呈现显著的集聚模式,且集聚态势越来越明显。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并成为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而苏北地区则成为圈状结构的外围地带,且这种空间格局的分布状态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对不同年际Moran’sI和LocalMoran’sI的计算与分析也较好地揭示了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7.
IntroductionInthepastthirtyyearsofearthquakepredictionexploration,wehaveachievedawealthofusefuldatathatincludenotonlytheprecursorsbutalsotheseismicprecursorsandexcellentpredictionexamples.Throughthepracticeofearthquakeprediction,thesummaryofstyongearthquakesandtheresearchresultsofseismologicalprojectssupportedbytheChineseJointSeismologicalScienceFoundation,manypredictionindexesonprecursorsandseismicityprecursorsareextractedfromdifferentobservationitemsandseismicdata(Cheng,1994).Althoughwehav…  相似文献   
68.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地下流体远场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1年11月14日中国西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引起的川滇块体内四川地区地下流体远场响应的分析研究,得到了地下流体在四川地区表现出的远震响应的分区特征.探讨了四川地区地下流体远场响应与区域构造、活动断裂以及断裂带间相互作用和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远场构造的相互联系,分析了四川地区地下流体远场响应表现出的对远震的孕震、震时和震后响应的阶段性特征,认为地下流体远场响应所包含的远震"孕震响应"、"震时响应"和"震后响应",正是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孕育-发展-发生的全过程中在震源外的远场反映.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和细胞因子等培养液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无菌取发育第Ⅲ期的尼罗罗非鱼精巢组织,用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尼罗罗非鱼SSCs,在有支持细胞饲养层条件下,L-15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体积分数2%、5%、10%新生牛血清(New bovine serum,NBS),体积分数1%、2%、3%罗非鱼血清以及5、10、15 ng/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 factor,LIF),比较不同添加物对尼罗罗非鱼S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在支持细胞饲养层上,SSCs分裂指数明显高于无饲养层的SSCs,支持细胞饲养层明显促进精原干细胞分裂增殖(P <0.01);与2%、10%NBS组相比,添加体积分数5%NBS可显著促进精原干细胞增殖(P <0.01);添加体积分数1%、2%、3%尼罗罗非鱼血清对SSCs无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 0.05);添加5、10 ng/mL LIF可促进SSCs增殖,添加10 ng/mL LIF效果更佳,添加15 ng/mL LIF则抑制SSCs增殖。【结论】使用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作饲养层,用添加体积分数5%NBS及10 ng/mL LIF的L-15培养液培养,有助于促进尼罗罗非鱼精原干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70.
表璇  王伟  吴江  保红  刘晓春  赵越 《极地研究》2022,(4):516-529
东南极普里兹湾地区主要包括西福尔丘陵、赖于尔(茹尔)群岛、拉斯曼丘陵、姐妹岛等。普里兹湾地区普遍记录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在赖于尔(茹尔)群岛地区发育典型超高温变质作用,最近研究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分布更广,如拉斯曼丘陵、姐妹岛等地区也可能有超高温变质作用的记录。普里兹湾地区超高温变质作用矿物组合多样,该地区的斜方辉石+夕线石、假蓝宝石+石英等矿物组合可以明确指示超高温变质作用,含假蓝宝石但不含石英的矿物组合、尖晶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含刚玉的矿物组合等也可能指示超高温变质作用,这些组合是否反映超高温条件还需根据具体矿物成分结合可靠温度计及相平衡模拟计算等方法进行精确限定。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潜在热源不同,可以归为自生热和外来热;其中自生热主要有放射性生热、机械热;外来热主要是深部热源经过热对流、热传导等方式提供。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发生在不同构造背景,如洋脊俯冲、弧后盆地、造山带下地壳拆沉等。已有的研究显示普里兹湾地区记录了不同期次构造变质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变质叠加造山带。最近的研究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主要形成于泛非期,但具体时间、演化特征、构造背景以及热源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