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2篇
  免费   587篇
  国内免费   793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426篇
地球物理   531篇
地质学   2331篇
海洋学   563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26篇
自然地理   46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黑龙江省呼玛地区TM图像解译新发现及其找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呼玛地区TM图像解译新发现的分析,阐述了其对原生金矿找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取83个站点,按照9个农业气候指标,利用模糊聚类的数学方法,将全国划分为6个不同的葡萄气候区,并就各区的气候特点和品种选择作出分区评述。  相似文献   
43.
44.
青藏高原北部铁路沿线移动冰丘的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部分断裂破碎带发育移动冰丘。青藏铁路沿线典型移动冰丘包括不冻泉活动断裂诱发移动冰丘、乌丽活动断裂诱发86道班移动冰丘、二道沟盆南断裂破碎带桥梁施工诱发雅玛尔河移动冰丘、断裂破碎带桥基施工诱发83道班移动冰丘和乌丽盆北断裂破碎带DK1202+668大桥中部桥墩施工诱发85道班移动冰丘。移动冰丘的形成演化与活动断裂、地下水运动、气温变化存在动力学成因联系,是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地区内动力与外营力相互耦合的标志和产物。移动冰丘能够穿刺公路路基、拱曲破坏涵洞结构、导致桥梁墩台破裂和输油管道拱曲变形,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成为高寒环境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通过疏导、排放地下泉水,能够有效地防治移动冰丘及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45.
十三万年来南海北部陆坡的浮游有孔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V36-06-3柱状样采自南海北部陆坡下部水深2809m处,长12m许。浮游有孔虫分析,CaCO_3含量分析,袋拟抱球虫壳氧同位素分析(δ~(18)O)的结果表明,此处近130000年来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趋势与各大洋一致,而碳酸钙溶解旋回的表现却与太平洋相反,与大西洋一致,即冰期时溶解作用加强,CaCO_3含量偏低,间冰期则相反。其原因在于冰期有大量陆源碎屑物进入深海与次深海区,“冲淡”碳酸钙沉积并使其溶解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46.
基于GTP的地下工程与围岩一体化真三维空间构模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针对地下工程开挖体的基本特征及其真三维建模要求,在广义三棱柱(GTP)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提出采用E—GTP模型来构建地下工程开挖体的真三维模型。通过与其围岩地质体的G—GTP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基于GTP的工程开挖体与围岩地质体的一体化建模。该模型将地下三维空间实体抽象为点、线、面、体四类对象,通过结点、TIN边、侧边、TIN面、侧面和GTP体元共6个基本几何元素进行统一表达。该文重点讨论了E—GTP的建模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一体化空间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47.
从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到远距离、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从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到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世界的创新之花在中国一次次绽放,赢得未来的创新激情在中国被一次次点燃.  相似文献   
48.
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规划在信息网络时代正受到诸多挑战,地方化、信息化正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此思路上,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产业规划模式——集群理论下的产业规划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产业规划的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集群理论并梳理了其理论要点,同时借鉴国外集群创导理论和一些具体规划范式构建了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的一般模式,并对该模式实施的误区及其与传统产业规划的区别联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模式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9.
UUV 集群在执行大范围搜索任务时分配方案的优劣对于提高任务执行效率至关重要。研究解决 UUV 集群同时进行多区域搜索中的任务分配问题,使得全部区域搜索完成时长最小。针对传统匈牙利算法无法高效解决不平衡任务分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匈牙利多轮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多轮任务分配,实现空闲 UUV 高效利用和目标区域合理分配,通过在代价函数中引入边际代价和保守估计时长,大大减小了全部区域搜索完成时长。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相比传统匈牙利算法能够合理分配空闲 UUV,提高分配效率。此外,相较于仅采用搜索时长为代价函数,在代价函数中引入边际代价和保守估计时长能够针对耗时长的区域最大限度缩短搜索时长,保证随着 UUV 数量的增加,全部区域搜索完成时长单调递减。  相似文献   
50.

西北太平洋海陆相互作用强烈,受黑潮和亚洲大陆风尘输入影响显著,是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与陆源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环境演化关系的理想靶区。本研究基于采自九州-帕劳海脊北部的重力活塞647 cm长的KPR12岩芯,分析了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蛋白石(Opal)以及粒度等指标,初步探讨了近40万年来轨道尺度沉积有机碳的来源、埋藏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岩芯的TOC含量平均值为0.214%,呈冰期较高、间冰期较低的旋回特征。岩芯沉积物粒度的不同端元反映了研究区风尘输入大致呈冰期较高的趋势。岩芯的δ13CTOC(-25.24‰~-21.04‰,平均值为-22.59‰)显示有机质以海源为主(约62%),海源有机碳含量趋势与TOC的变化一致。研究区不同时期陆源物质的输入受风尘输送和黑潮的综合控制,黑潮增强可能对该区间冰期陆源有机碳贡献的升高有一定影响。岩芯中TOC与Opal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洋初级生产力可能不是控制该岩芯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深层水通风条件、黑潮和北太平洋中层水的发育以及陆源细颗粒物质输入可能共同影响着本区沉积有机碳的降解与埋藏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