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前兆异常区地震危险性概率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根据前兆观测估计地震危险性概率的问题。给出了单学科观测异常区和多学科观测异常区地震的危险性概率的评估方法。利用个先验概率值,即地震背景概率-P(B)、孕震条件下某学科观测发生异常的概率-P(A/B)、非孕震条件下某学科观测发生异常的概率-P(A/B),就可计算,①异常区有震概率P(B/A)或P(B/∩Ai)和异常区无震概率(也称虚报概率(P(B/A)或P(B/∩Ai);(2)非异常区有震概率  相似文献   
63.
极低频电磁波在海洋资源勘探、海洋污染源实时监控、自然灾害预测、海上辅助导航、国防监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介绍了开展的陆上极低频电场特性试验,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相结合,验证了水平电偶极子产生电场强度的传播衰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收发距0~10 km时,信号响应强度快速衰减;10~25.4 km时,信号强度衰减由快速变为缓慢;超过25.4 km后信号响应趋于平缓。为了证明电磁波传播时地下信道的存在,进行了波速测量。试验结果表明:陆上1 Hz透地电磁波的波速约为55 km/s,对应电导率σ=0.003 3 S/m,证明了地下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4.
伽师地区强震群前后地壳运动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 DDA(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方法 ,用 GPS测量资料模拟了伽师强震群前后的地壳运动及变形的演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1994~ 1998年整个研究区域以南北向压应变增大为主 ,帕米尔东北侧和南天山的应变率较大。伽师及邻近区域有明显的南北向挤压为主的应力集中。若强制应力集中块体沿最大剪应力方向 ( NEE向 )破裂 ,在伽师地区会出现显著的应力降。相对喀什的速率场表明 :帕米尔与南天山有较大的南北向相对挤压运动 ,由于帕米尔向北运动的带动使塔里木块体有微弱的右旋运动。破裂后托特拱孜断裂和柯坪断裂出现相对左旋运动 ,能量有沿着断裂向北东东方向传递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对兴化寺金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矿源层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的影响。其矿化与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及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多期次热液充填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66.
对兴化寺金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金的赋存状态、金的矿源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的影响.其矿化与绿岩带、韧性剪切带及燕山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多期次热液充填蚀变成因.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DEMETER卫星从2004年11月7日至2005年11月30日期间探测到的710 km高度顶部电离层的电子数据进行网格化(纬度2°×经度4°)统计平均,本文分析了不同地磁条件下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和温度的全球分布情况.不论是在地磁宁静还是地磁活动期间,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分布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威德尔海异常(夜间电...  相似文献   
68.
2019年7月3日,辽宁省铁岭开原市发生了一次具有详细视频记录的强龙卷灾害。基于详细的现场调查和视频资料,得出了该次龙卷的生命史、发生时间、路径、灾害宽度和强度分布,发现龙卷强度的减弱或加强变化与密集高楼和空旷田野区等下垫面状况明显相关联。综合评估本次龙卷最大强度为中国龙卷强度等级的四级(相当于美国的EF4级),但四级灾害点分布范围非常小,灾害分布宽度和EF4级灾害点范围都显著小于2016年江苏阜宁EF4级龙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居民小区楼房在至少EF3级强度的龙卷风袭击后保持主体结构完好,而大型钢架厂房对龙卷灾害的防御能力远差于居民小区。强龙卷所经地区多为旷野和厂房,受影响人员较少,且龙卷发生时视野极佳,这是该次龙卷没有造成更大灾情的重要原因。由于下垫面状况和致灾机制的复杂性,风灾强度估计必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9.
华北地块内部主要断层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华北地区 1993~ 2 0 0 0年的高精度GPS观测处理结果 ,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 ,初步分析研究了华北地块内部主要断层现今运动定量模型 ,得到下列结果 :(1)其主要断裂带的走滑运动速率介于 0 .0 3至 3.2cm/a之间 ,1.0至 2 .0cm/a之间者居多 ;其倾滑运动速率介于 0 .9至 8.3cm/a之间 ,1.0至 2 .8cm/a之间者居多 ,一般大于走滑运动速率 ;其张裂运动速率介于 0 .0 4至 3.5cm/a之间 ,0 .0至 0 .8cm/a之间者居多。 (2 )总体来说 ,其主要断裂运动具有继承性 ,西部 (大致以东经 114°为界 )断层运动大于东部断层运动。 (3)其主要断层现今运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 ,兼有走滑、伸展特征。 (4)依据反演结果 ,讨论了断层运动与地震孕育的关系 ,若将断层运动视为局部“闭锁”地区的弹性应力应变集中或地震能量积累 ,各断层每年有相当于 5 .1~ 7.0级的地震能量积累  相似文献   
70.
介绍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原理,说明了差分雷达干涉测量的几何条件,分析了雷达卫星的基线条件、图像的相关性和相位一致问题。介绍了利用这项技术在波恩地区进行的验证实验和兰德斯地震研究的结果。建议尽快开展对差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