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对遥感图像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图像增强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以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在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准确提取的前提下,遥感监测技术不失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潜江组沉积时期受北部单向物源、古气候频繁交替、高盐度、强蒸发环境影响,沉积了一套最厚达6 000 m的盐系地层,纵向上发育了193个盐韵律层,盐韵律主要由盐岩地层与盐间泥质白云岩层组成,平面上分布面积1 800 km2,占潜江凹陷面积的71%,盐间泥质白云岩既是生油岩又是储油岩,其生成的油气由于上下盐岩封隔形成众多层状盐间泥质白云岩非常规油藏。截止目前,在该地层中见到了丰富的油气显示,且有多口井获工业油流,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充分利用大量的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按照非常规油藏思路,从沉积、烃源、含油性、储集条件、成藏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油藏的地质特征,明确了“甜点区”受白云岩岩相、烃源、储集、含油性“四元”控制,其中烃源是基础,含油性和储集条件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潜江凹陷潜江组34 段第10韵律(Eq3104 )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及其影响因素,采用 XRD、 索氏抽提、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扫描电镜、TOC测试、热解等手段,以抽提前后页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变化特 征为基础,揭示页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空间、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进而探讨影响页岩孔隙结构变化的主要因 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页岩中可溶有 机质主要赋存在粒间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中.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结果显示页岩孔隙结构分为2种类型,一种以 四周开放的平板状孔隙为主,孔隙多为宏孔(孔径>50nm),抽提后孔隙结构δ发生改变,仅增加了部分介孔-宏 孔;另一种孔隙类型较为复杂,多为开放型圆柱状及平板状孔隙,存在较多的宏孔(孔径>50nm),抽提后小孔径(孔 径2~10nm)孔隙增加较多,孔隙结构更为复杂.石英及黏土矿物的存在促进了微孔及介孔的发育,有利于可溶有 机质在微孔以及介孔中的赋存,白云石促进了宏孔的发育,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生物成因的白云石粒间孔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