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471篇
地质学   3165篇
海洋学   779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468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5篇
  1976年   34篇
  1975年   17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黔西南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中三叠统界线年龄的精确测定是进行区域地层年表和国际地层委员会全球标准年表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地层为奥仑尼克阶—安尼阶界线层型的理想候选剖面 ,其临界层位的玻屑凝灰岩为下—中三叠统界线的岩性标志。应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二次离子探针质谱对玻屑凝灰岩中的锆石进行 U- Pb年代学分析 ,结果为 2 39.0± 2 .9Ma(2σ)。这是首次直接从界线层位准确测定的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锆石 U - Pb同位素年龄。中国贵州望谟甘河桥剖面下—中三叠统界线剖面地层连续 ,牙形石分带清楚 ,临界层位发育区域上分布较为稳定的玻屑凝灰岩 ,是极好的区域等时标志层。这一剖面有望成为国际下—中三叠统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02.
全球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图6)显示了地壳厚度的双峰标度。海洋盆地的地壳厚度为6~7km(不包括4~5km的水层),而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39.7km。在海洋一大陆边缘的典型地壳厚度是30km,并向大陆内部逐渐增厚到40~45km。厚度超过50km的地壳局限在几个地区,包括中国西部的青  相似文献   
203.
论述了一个不常见的、明显的过渡带(TZ)各向异性的实例,证据来自于许多比垂直偏振剪切波(SV)早到3S的水平偏振剪切波(SH)。各向异性区与远离活动俯冲带及已知的纵、横波速度横向非均匀体边界的深震相关。我们把这一各向异性区解释为与岩石层残骸中的巨大岩石异常体有关的强组构,这个巨大的岩石异常体悬浮并滞留于过渡带中。冷板块的快速俯冲非常适合于这种组构的形成,因此板块穿透到下地幔并不能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204.
本文主要讨论了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的测量技术路线、平差方法等,并对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与旧一、二等锁网成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5.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3-J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1L-J2),SE-NW向挤压(K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山-岩浆活动和晚期的伸展断陷盆地作用.  相似文献   
206.
非均质土坝稳定性的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綦于多孔介质的渗流特性和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了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效应,并针对一实际十坝建立了非线性耦合分析模型,探讨了位于软基之上的非均质土坝的渗流与应力耦合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渗流作用下,坝休和坝基中渗流与应力的相互作用是不应忽视的,其作用结果将会使土坝、特别足防渗心端附近应力水平和渗透坡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的计算结果对土坝稳定安全性不利。  相似文献   
207.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8.
一、前言长石梯沟—西流水河断层(以下简称长—西断层)位于甘肃省张掖盆地西南80余公里,榆树山活动断层之南,同属祁连山北缘断裂的组成部分。长—西断层北西起黄羊大沟,向南东经长石梯沟、黑河、西流水河、黑石头沟、大野口水库到柳谷城南消失,在黑石头沟附近断层呈右阶错列,航、卫片上线性影像清晰。断层走向N40°~45°W,倾向NE,倾角65°;在大野口水库断裂走向N40°W,倾向SW,倾角50°,全长56km  相似文献   
209.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相似文献   
210.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_2O_3(15.73%)、相对高CaO(2.46%)、Na_2O含量明显高于K_2O(Na_2O/K_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_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_2O_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_2O_3含量(14.05%)、贫CaO(0.82%)、K_2O含量明显高于Na_2O(Na_2O/K_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_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