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5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1516篇
测绘学   428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471篇
地质学   3165篇
海洋学   779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468篇
自然地理   4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75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5篇
  1976年   34篇
  1975年   17篇
  196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论胀缩岩土特征与斜坡失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同珍  方云 《地球科学》1997,22(4):415-418
讨论了胀缩岩土的基本特征与测试技术,探讨了该类岩土全球宏观人布及其胀缩势能,研究了粘土矿物尤其是高钠蒙脱石与地质环境变化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胀缩岩土斜坡的移动规律和失稳机制,揭示了相应内外环境作用下不同边坡破坏的再现性,结果表明;失稳机制有助于同类工程问题的后继研究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2.
适值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十分成功地在北京召开之际,三个卓越的中国地球科学家,赵逊、银剑钊和杨岳清发表了一本新书——《Geosciences and Human Society》(《地质科学与人类社会》,地质出版社,北京,中国)。应该说,这本书是作者们早期有关学术观点之一的总结,即:在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就象一个硬币具有不同的两面一样,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这一命题是十分复杂的,它受控于多种因素,如自然条件、社会形  相似文献   
193.
冀西北麻粒岩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元生  刘敦一 《地质学报》1997,71(4):316-327
本文通过年代学资料和其它地质依据建立了冀西北及邻区麻粒岩地体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事件发生在2868—2932Ma期间,形成本区的早期地壳。在2761Ma左右发生了大规模的TTG岩浆侵位事件,在2650Ma时发生了基性岩浆侵位,使地壳加厚。在2561—2503Ma期间,花岗闪长质岩浆在本区广泛侵入,使地壳进一步加厚。2477—2461Ma期间,紫苏花岗岩以岩株形式侵入,同时发生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早期地壳受到改造。大约在2300Ma时发生第二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此后,在2144—2087Ma期间红色花岗岩侵位,形成花岗岩带。  相似文献   
194.
北岭地震时,许多新的技术,包括震源数据的实时获取、改进后的损失估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不同的卫星监测系统,已经出现或被考虑作为应急管理的资源。然而,这些技术在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应急反应和震后恢复方面的潜在益处大多是概念性的。从1994年1月17日地震中得到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这些技术为了解和应对重大灾害可提供显著的便利条件,并且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会贡献出更大的显著效益。北岭地震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在将相对独立的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系统对区域性破坏、损失和人口影响提供实时估计.本文将阐述应急服务组织使用的第一个实时损失估计系统的研制、运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5.
任意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辅助函数的思想,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圆弧形凸起地形中隧洞对入射平面SH波影响问题的一个解析解.数值结果表明,凸起地形中隧洞的存在以及隧洞大小,对凸起地形表面运动,以及凸起地形中的隧洞的动应力集中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6.
徐道一 《中国地震》2004,20(4):341-346
2003年9月27日在俄罗斯(靠近蒙古、中国边界)发生了7.9级地震。作者在两年前对俄蒙中边界7.9级地震作过中期预测,预测意见和这一巨震的比较表明:这一预测是成功的,预测的依据是清楚和明了的。这显示了12个8级左右巨震的空间有序图象。6对对应地震的迁移速度(v)的平均值为14.50km/a,6个v值的变化范围在10—22km/a之内。从而提出:在地壳深处(甚至上地幔上部)可能存在一种巨型结构,它在控制着这些巨震的有序和重复迁移。  相似文献   
197.
丘陵草坡土壤10Be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集水区土壤剖面为对象, 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大气成因10Be测定, 对基岩以及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就地(in-situ)宇宙成因10Be测定. 基于土壤层大气成因10Be测定, 参考土壤层底界14C表观年龄, 估算出草坡地区3800年以来大约有34%的成土物质被侵蚀掉; 基于风化岩石间隙土大气成因10Be测定, 估算得到基岩之上90 cm厚的风化岩石层至少经历了1.36 Ma, 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26×10-4 cm/a. 表面风化岩石和基岩就地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10.7×104 atoms/g和 8.31×104 atoms/g, 据此估算得到: 土壤生成速率为8.8×10-4 cm/a; 表层风化岩石以及基岩宇宙射线暴露时间分别约为7.2×104和2.3×105a. 土壤生成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自然地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198.
亚北极白令海近百年海洋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卢冰 《中国科学D辑》2004,34(4):367-374
采用210Pb方法对亚北极白令海B2~9岩芯样进行定年, 获得分辨率以10年等级变化的100来年(1890~1999年)连续海洋沉积环境序列. 该岩芯样检出众多的分子化石, 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脂肪酸和甾醇等. 利用这些精细分子C27, C28, C29甾醇及分子组合特征Pr/Ph, SC+22/SC−21, CPI, C18:2/C18:0并结合有机碳含量变化, 重建100年以来亚北极海洋环境变化史. 结果表明过去的100年以来北极经历了两次较强的气候变暖事件(7.5~5.5 cm和3.0~0.0 cm, 对应时间段约1920~1950, 1980~1999年), 随之陆源物质减少, 海洋自生源增长而沉积环境呈氧化状态. 还经历了两次短暂的降温事件(8.0 cm和4.0~3.0 cm, 对应时间段1910和1970~1980年), 随之陆源物质增加, 海洋自生源相应减少, 沉积环境呈弱还原状态. 同时揭示了这两种冷与暖变化过程与北极区域性和全球性变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9.
V.N. Makarov 《冰川冻土》2004,26(Z1):257-262
Placer diamond mining in the Anabar area involves various operations that cause long-term (nearly a quarter of a century)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e long history of mining activities, the technology used to mine the placers, as well as the poor assimilative capacity of the natural systems can result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area. The primary 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diamond-bearing area are aff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permafrost and relict ice, the lengthy duration of ice cover in water bodies, and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cryogenic processes. This promotes physical migration of contaminants, cryogenic metamorphization of waters, 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low-temperature, reduction and sedimentation barriers. In this paper, some environmental and geochemical effects of diamond mining in the Arctic ar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0.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 2O3(15.73%)、相对高CaO(2.46%)、Na2O含量明显高于K2O(Na2O/K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2O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2O3含量(14.05%)、贫CaO(0.82%)、K2O含量明显高于Na2O(Na2O/K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