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450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岭及其邻区两种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中方铅矿的微量元素标型较为明显,热液型方铅矿富Ag、Sb、Bi、Te、Se;层控型方铅矿含上述元素较低,而Au、Mo、Ge、In稍高。热液型方铅矿的Sb/Pb、Ag/Pb比值比层控型大,Sb/Bi、Se/Te、S/Se比值则比层控型小。此外,热液型方铅矿的比重、硬度、反射率、比层控型大,晶胞常数热电系数比层控型小。  相似文献   
2.
辽东湾凝析气田超压成因及侧向传递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辽东湾西部低凸起北端的JZ20-2超压凝析气田,离供烃中心较远,压力系数却达到1.56~1.7,这在我国东部裂谷盆地比较少见。经过综合分析,作者认为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背景紧密相关,辽中凹陷沙河街组三段超压凝析油气沿不整合面、砂体输导通道向辽东湾西部低凸起的运移、充注和能量的侧向传递是JZ20-2凝析气田异常高压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上覆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巨厚的强超压泥岩封盖和辽西3号边界断层侧向遮挡共同构成的优越封闭环境是超压保存的必要条件。本文分析了该气田超压特征及其远距离超压侧向传递的成因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辽东湾西部低凸起超压流体运移聚集的规律和成藏作用,而且可能提供了一个超压远距离侧向传递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3.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新近纪渤海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湖泊水域范围大、内部无分割、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从而形成渤海海域新近系良好的储盖组合和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浅水三角洲砂岩储层由于受河流作用的控制,砂体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存在明显的分叉现象,与曲流河相比,砂体连通性较好,砂体等厚图呈典型的朵叶状。湖相厚层泥岩普遍发育,与浅水三角洲砂体组成多套垂向优质储盖组合。浅水三角洲发育于渤海新近纪至今处于生烃的峰期主力富烃凹陷的有利区带,新构造运动造成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生烃峰期与新构造运动的同步耦合,为渤海大型浅水三角洲成因的优质储层油气成藏创造了优越条件,可以形成大型油气田。因此,重视并充分挖掘渤海浅水三角洲储层类型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将是追求浅层优质油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4.
Ⅰ. 海滨盐沼泥炭的识别 根据地貌部位泥炭可分为滨海、潟湖型,河漫滩、湖泊型,山间洼地型三大类。其中滨海、潟湖泥炭的形成、发育和分布是研究海平面变动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首先要确定是否属于海滨潟湖型泥炭。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漳浦前湖湾潮间带两个钻孔岩心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研究,有孔虫出现在钻孔最上部厚约2.46-2.96m的砂层中.根据群落优势种生态和非种特征判断,该段各样品有孔虫沉积环境均为近岸浅水环境,尽管其间海面有过3次上下波动变化.根据地层关系判断,其当为现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软体动物区系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海软体动物的种类相当丰富,但是在解放前,对这些种类进行研究的却很少。在国内仅有葛利浦和金叔初(1928),金叔初和秉志(1931—1936),秉志和阎敦建(1932),阎敦建(1933,1935,1936,1942),张玺(1934,1936,1937,1940)  相似文献   
7.
闽江下游及邻近地区冰后期海平面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闽江下游及邻近地区全新统海相及海陆过渡相地层探讨冰后期海平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水产品中12种致病性弧菌的同一检测方法。确定了增菌、分离培养基、培养温度等关键参数。新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简便、快速,灵敏度<0.4个/g;对200份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新方法的检测结果同常规培养法的结果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9.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81年9—10月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海南岛三亚鹿回头及其附近做贝类调查时,采到以前未曾采到的一些标本。梭螺科Ovulidae中的瓮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