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舟山群岛和长江口邻近海域埋藏古河道水文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方法揭示舟山群岛和长江口邻近海域埋藏大量古河道。对埋藏古河道断面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河流计算公式得到埋藏古河道相关水文环境参数值。然后应用最新河型判别方法,分析判别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和冰消期研究区埋藏古河道的河流类型为辫状型;并分析得到研究区古河道的宽深比(F=22.22)、悬移质含量(M=10.10%)、河道弯曲率(P=1.52)、河曲波长(L=1 647 m)等古水文泥沙环境参数分类指标。  相似文献   
2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有关学者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问题作了分析探讨。认为相对海平面上升已经在并将继续在该区造成多种危害,地面沉降是影响相对海平面上升诸多因子中贡献率最大的因子,它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同相对海平面上升一样.也是该区不容忽视的地质灾害之一。然而,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控制措施,上海地区人为引起地面沉降在相对海平面上升中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50、60年代的90%以上降至目前的60%以下,但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中仍将占相当大的比例,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采取更为积极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3.
台湾海峡隧道地质与地震条件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台湾海峡隧道”这一伟大工程,由构想到正式调研,历经许多过程,存在许多疑难。台湾海峡的海底地质情况较复杂,且是一个多地震地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到底能不能修海底隧道,引起两岸许多学者的关注。根据当前已经获得的各种科技成果,在海峡北部的台湾桃园县沿海地区,分布着厚度较大、岩层水平、并已固结的第四纪砂页岩,形成良好的承力层和隔水层。海峡西端的福建平潭岛是大片的花岗岩分布区,场地开阔,是理想的隧道终端。因此,可以初步认为,从平潭到新竹一线,地质及地震条件较为稳定单一,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海底隧道线路。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进行海底浅地层剖面计算机成图的方法,设计了包含数据输入、坐标提取、投影计算及自动加载等功能的VBA程序,实现了海底浅地层剖面的计算机自动成图。  相似文献   
25.
浙北近海潮汐通道地区水下滑坡分布及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海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浙江东部近海可划分为以下4个海区:Ⅰ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斜坡区,Ⅱ河口港湾区,Ⅲ岛群区,Ⅳ水下岸坡区。其中岛群区依据潮汐通道的发育程度又划分为3个亚区:Ⅲ1舟山群岛北区、Ⅲ2舟山群岛南区、Ⅲ3南部岛群区。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失稳主要分布于Ⅱ、Ⅲ2区的潮汐通道中,且对通道深槽边坡、通道凹岸、通道交汇处以及通道中的残留高地边缘等部位最为常见。通过对水下滑坡的分布规律及潮汐通道的冲  相似文献   
26.
桩周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桩周冲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OpenFOAM开源CFD软件,采用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通过动网格技术考虑床面地形随时间的变化,构建起桩周局部冲刷的动态三维数学模型.其中,通过改进沙滑模型以修正当生成的剖面坡度超过泥沙休止角时造成的模拟失真,同时克服数值计算的不稳定性.计算结果和水槽实验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7.
东海国际海底光缆故障原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底光缆的安全性一直是投资、建设、维护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东海区的国际海底光缆阻断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对外通信.统计东海区国际海底光缆系统1994.04~2006.03期间所发生的故障,分析故障处光缆结构、埋深、水深、底质及各种人为活动,研究影响东海国际海底光缆安全的因素,为未来东海区海底光缆的设计、施工、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比较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P-Y曲线后发现,桩侧土体在横向荷载达到或接近极限土抗力后会发生塑性流动或软化。因此,极限土抗力的合理取值将影响桩侧土体的稳定性分析。将横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解问题简化为二维解处理,并运用土体塑性极限分析理论,采用摩尔-库仑屈服准则和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机动许可的应变率场和静力许可的应力场,推导出横向荷载作用下适用于粘性土的桩侧极限土抗力的上、下限解。利用南海某平台场址的工程地质钻探资料,计算了横向荷载作用下桩侧极限土抗力的真正极限荷载(Pu),并与由典型的P-Y曲线计算的Pu值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不排水抗剪强度较大的土层,由极限分析上、下限解计算的Pu值与由Reese硬粘土P-Y曲线、Matlock软粘土P-Y曲线和Sullivan统一法P-Y曲线计算的Pu值相差较大;在不排水抗剪强度较小土层,由极限分析的上、下限解计算的Pu值和由其它几种典型的P-Y曲线计算的Pu值吻合较好。极限分析上、下限解受深度影响,深度对桩侧极限土抗力的影响是随其增加而逐渐增大的。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的极限土抗力上、下限解的合理性较好,这对高层建筑、核电站、近海采油平台、海岸码头等建筑工程的桩基础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9.
东海Zk23孔的古沙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海陆架Zk23孔岩心分析资料,进行了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确定了该钻孔中段细砂层为埋藏古长江河口沙脊沉积,阐明了该孔附近海区冰消期前后和冰后期的沉积历史。约15kaBP以前,海平面上升较快,沉积了下层的河口—水下三角洲相地层;15~12kaBP的冰消期期间,海平面波动并稳定于60~80m等深线附近,发育了沙脊地貌;12kaBP以来海平面再度快速上升,至7kaBP水位稳定,直至今日,沉积了沙脊上覆的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和黏土质粉砂地层。  相似文献   
30.
胡涛骏  叶银灿 《海洋学报》2007,29(6):120-125
针对浅水区波浪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在海底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用椭圆余弦波理论来研究波浪力的问题,利用非线性弥散关系建立了新的适用于整个水深范围的椭圆余弦波的近似求解方法.结合工程实例,确立了海底边坡波浪力的计算步骤,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