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22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545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在国外(除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南应用正迅速发展,国内也有不少地方已经准备或正在建立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最新理论与发展趋势,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实例,还提供了一些在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155.
梅莹莹  张景雄 《测绘学报》2018,47(5):644-651
提出了一种面向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局域精度评估的自适应型抽样策略。结合待研究地图的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局部特征(如土地覆盖变化类别、斑块大小、异质性和优势度),探讨与土地覆盖变化信息精度显著相关的协变量,以预测精度的标准误差作为判断标准,识别需要提高精度预测结果可靠性的区域,以自适应地和逐步定位的方式进行样本采集。基于武汉地区的精度评价结果,自适应的抽取增加100个训练样本使得预测精度的确定系数提高了50.66%,而简单随机抽取的增加样本使得预测精度的确定系数提高了17.22%。试验表明,自适应型抽样策略能显著提高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局域精度预测的抽样效益,减少预测精度的不确定性。模型选择的结果表明,土地覆盖变化类别和优势度指数是最优的协变量组合。  相似文献   
156.
为了进一步探究旁侧异常体在巷道电阻率超前探测中的影响规律,提高探测精度,采用基于对偶加权后验误差估计的自适应非结构有限元法进行三维正演研究。首先通过无限大垂直板状体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超前探测模拟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建立无旁侧异常体模型模拟巷道中的超前探测响应;然后分别对高低阻旁侧异常体的方位、与巷道h和掌子面的距离、巷道大小、不同供电和接收方式以及在多层介质中对超前探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前方异常体的实际位置可由异常曲线极值推断出;高低阻旁侧异常体的响应总体上不会掩盖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特征,但会使对应范围内的异常曲线出现凸形或凹形畸变,畸变位置与实际位置相符合;巷道空腔的存在加强了底板异常响应,不同巷道大小对顶板异常影响不同,总体上不会影响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多层地层中,异常响应曲线仍能反映出旁侧异常体的实际位置,巷道前方的异常响应特征是否会被掩盖要视各层电阻率大小情况而定。干扰异常的辨别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7.
为研究不同颗粒级配陷落柱充填物在不同固结荷载下的力学特性,基于土工固结试验制备不同状态下的相似模拟充填体试样,通过充填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三轴加载实验、压汞及扫描电镜实验,研究了陷落柱充填体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及微观结构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充填体具有明显的塑形特征,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孔隙压密段、稳定变形段、变形破坏段和类蠕变阶段。充填体偏应力随Talbol指数n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充填体三轴抗压强度与Talbol指数之间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均满足较高的拟合度并且偏应力强度达到最优的Talbol指数分别为0.71、0.65和0.64;偏应力随着固结荷载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增长率随着固结荷载和Talbol指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结合压汞和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固结荷载和Talbol指数的变化改变了颗粒间的接触状态,影响着岩土体试样的偏应力强度;随着Talbol指数的增加,充填体内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初始承受的外荷载比例增大,骨架结构效应更加显著,偏应力则主要来自岩土颗粒的接触应力集中。通过力学强度和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解释了充填体的颗粒级配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8.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内的晚中生代巨型金成矿系统,其成矿机制独具特色,属胶东型金矿床成因新类型;深入剖析该成矿系统的形成、变化与保存过程对丰富和完善金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夏甸超大型金矿床位于胶东招平金矿带中南段,赋存于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和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中,是一典型的胶东型金矿床;该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已有精确限定,但其精细演化过程与成矿后变化-保存尚缺乏有效约束,是开展矿床形成与隆升剥蚀研究的理想选择。因此,本文通过成岩-成矿年代学与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综合约束该矿床的构造-热历史,揭示其主控因素,提高对该成矿系统的认识,为深部找矿潜力评价提供支撑。本次获取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岩分别于151.7±2.1Ma(2σ)和125.8±1.6Ma(2σ)侵位。区域已有黑云母和白云母40Ar/39Ar年龄表明玲珑岩体侵位后缓慢冷却,并发生韧性变形;郭家岭花岗岩则经历了同岩浆韧性变形和快速冷却;约于124Ma两者均冷却至350±50℃,区域发生韧脆性变形转换。夏甸金矿床与载金矿物共生的热液绢云母4...  相似文献   
159.
江南造山带中段幕阜山地区栗山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中伴生规模可观的萤石资源,储量达41.5万t。该区萤石形成过程与机制尚缺乏有效约束,制约了对其矿床成因机制的认识和找矿实践。本文通过栗山绿色、紫色及蓝色萤石组构分析、荧光测试和Ⅰ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探讨栗山矿床成矿过程与物理化学环境。岩相学与矿相学证据指示栗山热液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乳白色石英+少量绿色萤石(Ⅰ),蓝色、紫色萤石+石英+绿泥石+金属硫化物阶段(Ⅱ),石英+绿色萤石+绿泥石+金属硫化物阶段(Ⅲ)以及石英+方解石阶段(Ⅳ)。各颜色萤石Diamond View荧光测试结果显示深紫色萤石荧光最弱,蓝色萤石次之,绿色萤石荧光最强。绿色萤石的∑REE高于蓝色、紫色萤石,且绿色萤石LREE相对富集而蓝色、紫色萤石HREE相对富集,表明成矿Ⅱ阶段至Ⅲ阶段成矿温度整体降低且p H值升高。Tb/Ca-Tb/La以及Y/Ho-La/Ho图解指示不同颜色萤石属同源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产物,栗山萤石的沉淀机制主要为水岩反应并伴随流体混合。  相似文献   
160.
李状  苏晶文  董长春  叶永红  杨洋 《中国地质》2022,49(5):1509-1526
【研究目的】 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流系统并深入分析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研究方法】 综合马鞍山市当涂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场等,基于研究区水化学基本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水化学图件、离子比值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水,地下水组分中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2)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可分为7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a·Na型、HCO3·Cl-Ca·Na型以及HCO3-Ca·Mg型;基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型和SO4·HCO3-Ca·Mg型。(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样超标率为46%,总体水质较差,超标率较高的组分依次为Mn、高锰酸盐指数(CODMn)、硝酸盐(以N计)、Fe、As、氨氮(以N计)等。(4)研究区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的控制;此外,还存在Na-Ca的正向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进一步定量论证了水岩相互作用对本区浅层地下水组分的形成和演化起着主导作用。【结论】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为低矿化度偏碱性,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基岩类裂隙水。主要离子比例和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本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是地下水溶滤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石英、长石等硅酸盐矿物,高岭土等黏土矿物以及岩盐、石膏等达到过饱和之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