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YorSebastes 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参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a=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名旬,敏殖力为1.52万-31.45尾,在  相似文献   
12.
金枪鱼延绳钓鱼体保鲜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作者在印度洋东部热带海域金枪鱼延绳的生产实践为基础,调查考察了两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的冰鲜保存过程,对影响生鲜金枪鱼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据此对金枪鱼冰鲜操作的各个步骤进行了阐述和总结,提出了作者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结构的延绳钓渔具 1998年 2~ 9月期间在印度洋东部作业的生产效果。结果显示 ,钓具 A(平均放钓水深 90 .8m)与钓具 B(平均放钓水深 72 .7m)相比 ,钓捕效果差异显著 ,在渔获尾数、渔获重量、上钓率三个指标上 ,A钓具分别高于后者 2 9.52 %、30 .2 1%和9.80 %。提出了符合印度洋生产需要的钓具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2004年5月和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季2个航次在该海域共捕获渔业资源种类76种.春、秋季单位网次渔获量分别为12.9kg/h和6.1kg/h,优势种类主要为赤鼻棱NB023(Thrissa kammalensi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以及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等无脊椎动物.分别计算了青岛近海春、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以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该水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异质性.青岛近海渔业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小型化和低质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枪鱼延绳钓的渔具结构与设计折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作者在西印度洋赤道水域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实践为基础。调查考察了延绳钓的基本构件与装配。并在研究该渔具性能的同时,对其钓具设计及参数选择提出笔者的初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采自我国近海的105尾标本,分析了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鳃天竺鲷、黑边天竺鲷、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斑鳍天竺鲷等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8种鱼类矢耳石前部均较尖,后部略圆钝,背部呈折线状,腹部呈圆弧形,背部中央有缺刻,听沟宽阔;8种鱼耳石长宽比的比值为1.35~1.63,矩形趋近率为0.67~0.77,充实度为14.77~24.99。以上述三种形态学参数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种鱼类分为3组:细条天竺鲷、宽条天竺鲷、黑边天竺鲷、黑鳃天竺鲷为一组;垂带天竺鲷、四线天竺鲷、半线天竺鲷为一组;斑鳍天竺鲷为一组。耳石听沟边缘走向、宽度以及耳石外部边缘光滑度等轮廓特征在8种天竺鲷属鱼类间呈显著的种间差异。以这些形态特征为基础,编制了8种天竺鲷属鱼类的检索表,检索表表现的种间分类关系特征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红树林物种组成、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南界为海南三亚(18°12′N),北界为福建福鼎(27°20′N)(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28°25′N).中国红树林区系有红树植物20科26属37种.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是中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地区.近50 年来,红树林面积先是锐减(1950年,48 266 hm2;1997年,14 877 hm2),2000年后略有回升(2002年,22 024.9 hm2;2008年,23 081.5 hm2).合理评估红树林湿地生态效价,完善红树林保护区制度,推进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红树林湿地保护网络系统,是中国红树林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近十年的生产概况,结果显示,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从业国家和地区已达40个,从业国家(地区)中以欧共体、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朗、斯里兰卡、中国台湾、马尔代夫等所占份额较高,以2000年计占当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总产量的68.17%。产量140万吨,以金枪鱼类所占份额最高.主要金枪鱼渔获种类依次为鲣、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主要渔业方式为金枪鱼围网、刺网及延绳钓。中国在印度洋海域金枪鱼渔业中年占份额较小,捕捞产量从1995年的444吨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6408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中国水产总公司金枪鱼船队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期间在印度洋东部海域进行延绳钓作业的有关情况。结果显示船均月产量,以尾数计在49~175尾之间波动,最高出现于1998年9月,最低出现于1997年5月,平均116尾/船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东部延绳钓渔业渔获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期间中国水产总公司金枪鱼船队在印度洋东部赤道水域作业的有关数据。结果显示,渔获物以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为主,二者分别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0.00%和20.88%,以及渔获物总尾数的41.39%、11.51%。渔获组成具有明显的逐月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