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湖构造带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了构造带内的油气运聚特征,并与凹陷内的另一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平湖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1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2期主要充注气态烃,充注时间相对较晚,且第1期古地温低于第2期;构造带内油气运移以侧向运移为主,该区是有利于的油气运移指向区。  相似文献   
32.
新区、深层和深水等低勘探程度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厚度预测则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烃源岩评价的重要问题。以南黄海北部盆地勘探新区东北凹陷的烃源岩早期评价为背景,基于地震反射特征追踪东北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和空间展布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地震属性方法对东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泰州组和古新统阜宁组)厚度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本区泰州组烃源岩厚度的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较阜宁组烃源岩分布广且厚度大,西次洼为东北凹陷主力生烃洼陷。地震属性法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内定量化预测烃源岩厚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对于类似盆地勘探早期的烃源岩评价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烃源岩生排烃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优化勘探目标选择,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系,其中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汉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4.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一些含油气盆地的典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热流体活动的若干重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了热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强化作用。根据控制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流体活动通道,将沉积盆地内的热流体活动类型划分为岩性型、不整合型、断裂型和复合型四大类。最后,探讨了热流体活动对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其可为有机质演化异常提供新的成因解释途径,扩大油气勘探领域;为油气运移的研究提供线索,优化勘探目标选择;为成岩-孔隙演化的动态研究提供依据,预测深部储层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35.
以油气成藏体系及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成藏基本地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涠西南凹陷C洼的流体动力场特征,动态重建了油气成藏动力学过程,恢复了流体充注历史。结果表明:C洼地区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流沙港组二段发育有异常超压,古今流体势分布具有较大的继承性;该区沉积充填与构造沉降具幕式变化特征,流二段烃源岩目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排烃速率,主要生排烃过程发生于中新世以来;C洼地区经历多次油气充注过程,其中东北部以早期为主,西南部以晚期充注为主。  相似文献   
36.
流体压力场分布特征对泥岩裂缝油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盐间地层的压力分布有其特殊性。综合利用
钻井、泥岩测井声波时差和地震资料,分析了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亚段的流体压力场特征,为该盐间泥岩裂缝油藏的进一步
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沙三上亚段压力结构可划分为正常-渐变-弱超压型和正常-突变-强超压型两大类;
②盐间泥岩裂缝油藏位于洼陷超高压力系统内;③现今沙三上亚段压力剖面具有东西分异、上下分带、受控于膏盐岩分布的特点,
各类型裂缝和膏盐岩形成的微构造组成了该亚段纵横向的复杂输导网络系统;④膏盐岩封盖和石膏脱水是影响本区超压发育的
重要机制之一,并造成了洼陷东西两侧流体压力场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已探明石油储量构成和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不同层位、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明显,具有纵向分隔、横向分散等显著特征。油气的不均一性分布主要
受控于3种地质因素:①膏盐韵律发育导致油气纵向分隔,膏盐岩极高的排驱压力有效地限制了流体的垂向运移,油气以侧向运
移为主;②成熟烃源岩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纵向富集程度主要受成熟烃源岩层位的控制,蚌湖向斜带主力生烃灶控制了油气
在平面上的富集;③输导条件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和纵横向分布范围,高渗砂体的侧向输导能力控制了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聚集
的规模与平面分布范围,断层的垂向输导作用导致了主干断层发育地区油气在纵向上呈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38.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唯一获工业性油气流的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均较低,对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的发育状况认识不清,制约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选区.通过研究钻井、测井及相关化验测试等资料,利用测井多参数回归和盆地数值模拟等方法技术,分析了牛堡组主要亚段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展布等特征,模拟重建了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历史,实现了对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烃源岩的早期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发育,并以牛二段中亚段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在蒋日阿错凹陷最厚在400 m以上,其中优质烃源岩 (TOC>1.0%) 最厚可达170 m;牛堡组总体上属较好级别的烃源岩,其中牛二段上亚段较好-优质烃源岩所占比例最高,牛二段中亚段次之;牛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为主;有机质成熟度总体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趋势,牛二段中亚段烃源岩现今多处于中-晚期生油阶段,牛二段上亚段和牛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现今多处于早期生油阶段.牛二段中亚段烃源岩为伦坡拉盆地主力烃源岩,蒋日阿错凹陷为最重要的生烃凹陷.   相似文献   
39.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油田水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际测试资料,统计分析了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河街组油田水的水型、矿化度、盐类离子组分和化学系数的纵、横向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油田水特征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油田水以CaCl2型为主;矿化度随埋深增大而增大,Ⅱ台阶发育高矿化度区;常规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为Na^+ +K^+、Ca^2+、Mg^2+;阴离子为C1^-、SO4^2-、HCO3^-,并以Na^++K^+和Cl^-占绝对优势,在深层高矿化度区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现象;由浅至深、自Ⅲ台阶到Ⅰ台阶,钠氯系数、脱硫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和钠钙系数呈减小趋势,而变质系数和钙镁系数则逐渐增大;油田水分布特征指示着研究区深层的油气保存条件优于浅层,从西部斜坡带顶部到洼陷中心油气保存条件越来越好,Ⅱ台阶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带与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40.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地史模拟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加仁  张志才 《地球科学》1995,20(3):342-348
根据沉积压实原理,应用“反剥离模式”恢复盆地内各地层层系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斯的古厚度及古埋深,并得到陶系柄部风化剥蚀面的一系列时间-埋深平面图及单井埋藏史图,由此对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面的加里东期古风化剥蚀面的构造演化规律作出定量分析,结合盆地的生、排烃史研究成果,分析预测盆地内古古生界的油气聚集规律,为油气勘探与部署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