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171篇 |
海洋学 | 2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根据作者提出的沉积建造(sediment-suite)新概念和分析原理,对我国早震旦世沉积建造类型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各类沉积建造形成的板块构造背景条件;并且首次编制了中国早震旦世沉积建造图和盆地类型图。 建造分析表明,早震旦世南方和北方两大古板块具有明显不同的发育特点:上扬子古陆及四周边缘处于断裂活动发育期,形成典型复陆屑建造和火山复陆屑建造;其东南缘(华东南地区)发育有岛弧系活动边缘盆地的建造类型: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页岩建造、杂陆屑建造、火山复理石建造;其北缘(秦岭地区)有一个活动边缘——原始大洋的发展过程,形成陆源复理石建造、碳酸盐复理石建造以及类似于洋中脊的微晶碳酸盐建造。 早震旦世的北方大陆板块显示完全不同的沉积建造发育进程。除了新疆、祁连、内蒙地区有活动型沉积违造类型外,在广阔的东部、东南及南部边缘均深持稳定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建造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92.
地电磁场的直接求解法存在伪解现象,且电磁场分量在界面上的不连续性与节点型有限元的基本要求矛盾. 本文将Coulomb 规范下磁矢量势-电标量势与自适应有限元相结合,提出了地球物理电磁场计算的快速、高精度方法. 首先从地电磁场一般边值问题出发,给出了Coulomb 规范下磁矢量势-电标量势的公式系统,分析了求解域内势的连续性. 采用Galerkin 加权余值法推导出积分弱解形式和Delaunay非结构化四面体单元时Hierarchal 基函数的有限元方程. 基于超收敛恢复技术,提出了适用于电磁场的后验误差估计方法,阐述了地电磁场自适应计算的策略及迭代算法,分析了计算时间消耗和误差收敛性质,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用最优的计算资源得到呈拟指数收敛到准确解的数值结果,从而为后续的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3.
陕西洛川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陕西洛川剖面1580个黄土样品的粒度数据分析表明,黄土的基本粒级,即在2-50μm的标度范围内,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在2.16-2.51之间,平均值为2.32;而古土壤的粒度分维值在2.23-2.51之间,平均值为2.41;粒芳分维值对黄土与古土壤的形成环境的演变,有良好的指示意义。粒度分雏值显示,250万年以来,东亚季风不断增强,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逐渐变大。在早更新世,季风较弱,变化周期短.变化幅度小,表现为2~4万年的周期;而在晚更新世,季风较强,冬季风和夏季风相互消长,变化周期长且明显,变化幅度大,表现出10万年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94.
滇中地区大龙口组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如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等,对滇中地区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碳酸盐岩进行了宏观、微观、成岩作用和成因分析。研究表明,大龙口组中的微亮晶以3种形式存在于底基质中:呈散乱的微亮晶颗粒分散于底基质中,呈等粒微亮晶集合体分布于臼齿构造条带内,或呈鲕粒、内碎屑或藻团块的胶结物形式存在。臼齿构造内部的微亮晶并不是完全致密状排列的,晶间有石膏充填,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含有Ca、Si、Al、Ti,为晚期成岩阶段晶间水中析出的产物。藻叠层石与臼齿构造出现共生的现象表明,臼齿构造可能与藻类存在某种成因联系,微亮晶集合体作为藻屑或鲕粒的胶结物出现,显示高能动荡水体中生物化学作用和水动力化学作用的结果。文中同时解释了中间宽、两端尖细的臼齿构造的成因,分叉的次级臼齿构造是应力降低的结果,受岩石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对臼齿构造的成因分析表明,母岩中的有机质被埋藏后经细菌分解产生生物气造成局部高压环境,当超过临界压力时岩石就破裂产生裂隙,而后裂隙中充填的溶液快速结晶成岩,使压力转移而在另一部位聚集高压,然后重复上一过程,从而使岩石中出现密集的臼齿构造,直到与围岩压力平衡为止。 相似文献
195.
化存才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7,34(6):657-660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中出现了许多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学建模有助于解决有关的热点问题和引导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作者在适当的假设下,系统地建立了关于高校招生规模、政府生均经费投入与学费标准之间的3个三维非线性微分方程动力学模型。给出每个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并通过对模型进行极值分析,得到了政府确定高校的招生基数的原则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估计。其主要结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6.
孟祥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8,(3)
近几十年来,在中国,沉积建造已被公认用以表示特定大地构造和古气候背景下的岩石共生组合体的概念。并且相继出现各种学术观点的建造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97.
198.
199.
孟祥化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1,11(5):42-51
板块聚敛俯冲带,包括由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聚敛俯冲过程所形成的一系列沉积盆地:深海沟、斜坡盆地、前弧盆地、弧后盆地以及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内形成的沉积建造均由非稳定型的陆源建造、火山沉积建造和内源建造组成。 相似文献
200.
云南千湖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特点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湖山(4249 m) 是横断山脉中段保存确切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山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对于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千湖山海拔3500 m以上保存着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冰川发育依托海拔4000~4200 m的夷平面及其支谷地形。冰川形态类型为小型的冰帽以及由冰帽边缘溢流进入山谷的山谷冰川。应用相对地貌法,光释光(OSL) 年代测试,本文确定千湖山地区的冰进系列:末次冰盛期(LGM,22.2±1.9 ka BP)、末次冰期中期(MIS3b,37.3±3.7 ka BP、45.6±4.3 ka BP45.6±4.3 ka BP)、末次冰期早期(MIS4)。千湖山冰川前进规模是MIS3b 阶段大于末次冰盛期,主要原因是末次冰期中期(MIS3b) 时本区气候相对湿润,而在末次冰盛期(MIS2) 时气候条件比较干燥。在总体相似的气候背景下,与横断山其它存在多期次冰川作用的山地相比,千湖山只发育末次冰期的冰川作用,其差异性说明该地区冰川发育主要受山体构造抬升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