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海西北部浅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在南海西北部北部湾和海南岛周边海域采集的492个站位的底质沉积物样品,以同一海区内同时采集的柱状样品的底层样品和"清洁区"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作为背景值,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沉积物富集系数法和ArcGIS软件,对其Cd、Zn、Pb、Cu和Crs种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上述2种污染指数的分布图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2.
浅水多波束勘测数据精细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系统分析多波束勘测水深的误差表现,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正措施,首先去掉勘测质量差的重复覆盖条带,改正横摇校准残差,然后根据提出的浅水常梯度声速模型,搜索确定模型参数,以此模型参数及波束到达角和旅行时对每个波束重新进行归位计算,接着自动删除多余边缘波束,最后网格化水深数据并以对应的波束号确定中央和边缘波束位置,对格网中边缘波束进行强制微调,得到光滑的格网水深数据。从实测数据结果来看,本文算法物理意义明确、切实可行、后处理速度较快,改正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大洋一号船DY105--12 /14 航次采集的结壳样品,对中太平洋CL、CM2、CM3、CX、CQ、 CA、CB 海山结壳的主要成壳元素Mn、Fe、Co、Ni、Cu 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统计,并与邻区的麦哲伦海山、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和莱恩群岛进行了对比,中太平洋各海山以及不同区域海山结壳的主成分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主要与各海山结壳的物质来源、成壳环境和成壳时代的差异有关。不同形态类型的结壳主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生长机制和形成环境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4.
朱继浩  初凤友 《岩矿测试》2010,29(6):746-754
对单颗粒电子探针能谱定量分析涉及的样品制备方法、定量分析校正方法、测试条件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了国内在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5.
尖顶海山和平顶海山是洋底海山的两种类型,同时也是富钴结壳资源赖以成长的主要载体,两者在地形上具有显著差别,资源状况和分布也不尽一致。以地形分类为基础,就中太平洋海山区两类海山结壳的成矿特征、宏微观构造、矿物和化学组成以及空间分布等进行了比对研究。研究认为,尖顶海山体积虽小,但地形演化连续,底层流及环境氧化性较强,有利于结壳的长期稳定生长,结壳厚度总体较大,富成矿元素和生物组分,远景成矿区域连续绵长。平顶海山山体巨大,顶部和斜坡陡崖区不利于结壳成长,底流活动只在山顶边缘和山脊地带表现突出,环境氧化性整体较弱,后期构造活动相对频繁,结壳总体厚度较小,铁,碎屑和热液组分含量较高,远景矿区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106.
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矿物微形貌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该区结核状碳酸盐岩具有微孔结构,这些微孔可能是甲烷渗漏的通道,并且结核状碳酸盐岩矿物堆积较为紧密;碳酸盐矿物的微形态呈近菱形、菱形、球状、丝状、短柱状、卵状等形态或集合体,其中球状碳酸盐具有微生物结构,由蠕虫状或丝状矿物组成,其他几种微形貌的碳酸盐矿物由纳米级的微晶颗粒组成.碳酸盐集合体微形貌和微晶颗粒在形态和大小上与甲烷氧化古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差别较大,由此推测在其沉淀过程中这两种细菌可能只是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其沉淀作用则与纳米细菌密切相关.在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中还发现了结晶程度不同的碳酸盐矿物连续生长的现象,以及一些未知的蘑菇状和管状矿物.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各种矿区圈定数据的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地形、品位、厚度和矿区的多维数据模型,并根据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的矿区选取模型对某海山进行了矿区圈定,给出了一种矿区圈定结果,提出了矿区圈定优劣性评价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受数据量的限制,数据模型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有必要结合地球物理数据进一步研究;在相同的勘探条件下,应用小块段模型比应用大块段模型可以获得更优的资源远景区;富钴结壳连续矿区中的斑状空白只有在面积大于一定值时才会对块段的放置和数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大西洋中脊胶状黄铁矿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床)中广泛出现松散粒状和胶状黄铁矿,利用1988年所采样品通过其形态、成份和热电性质的研究,对这种黄铁矿的成因、环带成因和热液演化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松散粒状和胶状黄铁矿是热液进入海底与海水混合后沉积形成,与固结粒状黄铁矿分属不同矿化阶段(期),反映热液活动的多阶段成矿特征;胶状黄铁矿环带和微环带是黄铁矿胶体沉淀后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松散粒状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同时出现是已经停止活动的烟囱物特征。  相似文献   
109.
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和圈矿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和讨论了我国现行富钴结壳资源评价所用的算术平均法在基础数据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并提出和引入了见矿率、成矿系数等新的评价参数,改进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围绕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结壳圈矿工作中的界线问题,从调查方法、资料处理和界线确定等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探讨.这些工作将为当前我国富钴结壳申请矿区的选择、圈定以及资源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后续矿区加密调查和钴结壳储量精细计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论南海新生代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垩纪末和新生代之交的构造运动揭开了新生代南海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序幕,自此之后整个南海的地壳开始进入总体受张性背景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以张性沉降为主要特征的地质发展时期.七次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具有多旋回、周期性振荡式发生的特点,其中尤以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初、晚始新世和中渐新世及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的三次构造运动表现最为强烈,形成了南海最为重要的三个区域性构造界面.南海地壳运动是欧亚、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三大板块相互作用效应的结果和缩影,是跨越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亚两大板块更大范围的岩石圈和软流圈流动(运动)方向、速度和强度的周期性振荡式改变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