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2篇 |
免费 | 1186篇 |
国内免费 | 12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6篇 |
大气科学 | 710篇 |
地球物理 | 967篇 |
地质学 | 3048篇 |
海洋学 | 863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534篇 |
自然地理 | 7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28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55篇 |
2020年 | 235篇 |
2019年 | 292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77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300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292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299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86篇 |
2005年 | 249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212篇 |
2002年 | 208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134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109篇 |
1995年 | 103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51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13篇 |
1957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71.
872.
Form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tetraspores of Polysiphonia urceolata (Rhodomelaceae, Rhodophyta)
Polysiphonia urceolata is one type of potential commercial red seaweeds used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of breeding and seedling incubation for cultivation is limited, especially
the early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tetrasporohyte and gametophyte of P. urceolata were taken as the study materials in Huiquan Bay, Qingdao, China. The cleaned and sterilized tetrasporophytes and gametophytes
were pre-cultured in sterilized seawater, then nurtured at 18°C, 25 μmol photons m−2 s−1 in 12:12 h (light:dark) photoperiod. Continuous observation under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he early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bipolar division stage and seedling stage. In the division stage, tetraspores germinate into bipolar sporelings that further
differentiate into a colorless rhizoidal portion and a lightly pigmented upright shoot. The lightly pigmented rhizoidal cell
develops to a rhizoid and the larger pigmented cell transforms to an erect ax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several quasi-protuberances
appear on the erect axis and form juvenile seedling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ulture of P. urceolata from tetraspor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06AA09Z2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618001 and N_CUHK438/06) and Shandong Agricultural Seed Stock Breeding Project 相似文献
873.
874.
修复对湖北洋澜湖富营养化与生态状况的影响: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875.
藏南定结铁镁质麻粒岩矿物化学、PTt轨迹和折返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定结铁镁质麻粒岩出露于藏南拆离系和申扎-定结伸展构造系交汇处的高喜马拉雅岩系糜棱岩化片麻岩内, 以不同规模的透镜状包体沿着糜棱面理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退变石榴石斜长辉石岩、石榴石二辉麻粒岩和辉石斜长角闪岩等. 详细的岩相学分析表明这些铁镁质麻粒岩经历了至少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 早期形成了石榴石+单斜辉石+石英(榴辉岩)矿物组合(M1)、早期降压分解形成斜长石+单斜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高压麻粒岩矿物组合(M2)、晚期降压分解形成的斜长石+单斜辉石+紫苏辉石后成合晶构成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M3)和最后降温水化形成的斜长石+角闪石退变质矿物组合(M4). 详细的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早期石榴石和单斜辉石(M1和M2)矿物成分与B类和C类榴辉岩同类矿物的成分特征相似, M3单斜辉石与麻粒岩相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一致. 早期残晶矿物组合形成于榴辉岩相(M1), 早期降压分解(M2)反应发生于1.35~1.48 GPa, 625~675℃, 降压分解的M3麻粒岩相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形成于0.7~0.95 GPa, 775~900℃, M4退化变质的斜长石+角闪石矿物组合形成于4.0~7.5 GPa、660~700℃, 记录了俯冲增厚-构造隆升的PTt轨迹. 矿物化学特征和不同阶段变质作用的P-T条件表明早期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 折返过程中经历了榴辉岩相构造隆升、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相到麻粒岩相均衡隆升和伸展隆升的三阶段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876.
877.
贵州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次生石英的裂变径迹测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贵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缺乏沉积记录其新生代的地质演化历史还不很明晰,而广泛分布于云贵高原的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可能蕴涵着重要的地质演化信息.本文对贵州多个原位碳酸盐岩红色风化壳中产出的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进行了裂变径迹方法测年.结果显示,石英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从 1 Ma到 25 Ma,且远远地小于其三叠纪和寒武纪的母岩年龄;结合贵州 25 Ma到 1 Ma的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裂变径迹年龄值可以排除石英来源于母岩碎屑、成岩过程的次生形成以及火山活动产生的热水沉淀或交代形成的可能性,而只能推断为该晶体形态较好的石英于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产生的富硅流体中沉淀形成;各剖面石英的年龄值与新生代的青藏高原夷平期、华南红土期、贵州构造稳定期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风化气候期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次生石英裂变径迹测年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78.
准确掌握煤岩力学性质对储层改造及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庄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层位,建立以多测井参数为基础的煤储层横波时差预测模型和以动静态力学参数转换为依据的脆性指数评价模型;利用弹性参数法对研究区内煤储层脆性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单井中煤层脆性指数受“边界效应”影响明显且分布具有区域性;脆性指数与煤体结构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以脆性指数为依据的煤体结构划分标准;脆性指数与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为负相关关系;四维地震裂缝监测结果显示碎裂结构煤压裂效果最好,原生结构煤次之,碎粒结构煤最差;最后,以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为主要评价参数,预测了区块内煤层气开发地质有利区,为煤储层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79.
本文概括地总结了近年来近破波研究概况。计算比较了日、美、苏规范与我国规范方法的几种对比结果,表明了其间差别程度。认为与日、苏规范大体趋势一致,我规范界于日、苏规范值之间,比合田(日)法值略小,而比苏规范值稍大. 相似文献
880.
在无气象数据的条件下,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的对流层延迟(ZTD)预报新方法,并分别选取长春、上海、乌鲁木齐3个地区4个季节的ZTD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EEMD-SARIMA的ZTD改正预报模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下的ZTD估计需求,是一种高精度的ZTD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