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5篇
  免费   1203篇
  国内免费   1230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731篇
地球物理   973篇
地质学   3120篇
海洋学   89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556篇
自然地理   769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甲壳胺寡糖的液相色谱及薄层层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低分子甲壳胺多糖的抗肿瘤辅助疗效,作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合薄层色谱法(TLC),探讨了SUGAR-KS-802寡糖分析柱分析甲壳胺寡糖的条件,并尝试了几种薄层层析展开剂对甲壳胺寡糖组分的展层条件。结果表明,在HPLC流动相为0.001mol/L NaOH溶液,流速0.2mL/min时,可将混合的标准甲壳胺寡糖成分很好地分离;采用乙酸乙脂:甲醇:水:氨水=5:9:1:1.5混合液作为硅胶薄板展开剂时,可将不同聚合度的甲壳胺寡糖很好地分开,且层析重现性高,糖残基数目和Rf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2种分析方法结合可以作为1种可靠的甲壳胺寡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92.
在干旱地区,终端湖面积变化受气候影响较大,同时湖泊面积变化对生态环境平衡和土地利用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基于Landsat和JRC Global Surface Water(JRC GSW)多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NDVI数据,分析了艾比湖水面面积变化及驱动因素,以及对艾比湖流域环境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2000—2020年艾比湖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左右为转折点;面积变化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大(R2=0.589,P <0.01和R2=0.519,P <0.05);流域内耕地面积增长最大,为3 14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23%;其次是草地面积增加1 40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8%;而面积减少最多的是未利用土地,为2 974 km2,占总面积的5.90%,主要转化为草地和耕地;由NDVI变化可知,该流域内的植被主要由草地构成,并且草地高覆盖(>0.8)区呈现出增加趋势,集中在人类活动区。干旱区终端湖泊面积变化监测是生...  相似文献   
893.
建立滑坡灾害多维度气象预警判据和划分“网格化”预警单元能够为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205个降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平均有效降雨强度-降雨历时(I-D)阈值模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Q)和分位数回归(QR)划分临界阈值曲线;其次,引入当日降雨量(R),进一步优化I-D阈值模型,建立I-D-R阈值模型,采用不同参数估计方法对比不同阈值模型精度,选择最优阈值模型作为磐安县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判据;最后,基于降雨分布的差异性,在划分地形单元的基础上利用泰森多边形(VD)建立了乡镇级别的“网格化”预警单元.结果显示:(1)I-D-R阈值模型相比于I-D阈值模型具有更好的预警精度,且基于QR的I-D-R阈值模型效果更好,警告及以上阈值等级精度提升到50%,特别注意及以上阈值等级精度提升到88.9%;(2)采用基于QR的I-D-R降雨阈值作为磐安县51个预警单元四级气象预警(红、橙、黄、蓝)的判据,并提出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新的阈值模型,能够为磐安县区域气象预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94.
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irif组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以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为例,开展生物碎屑类型、分布特征、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等研究。Mishrif组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有孔虫、非固着类双壳类、厚壳蛤和棘皮动物为主,含少量苔藓动物、藻类与海绵动物,其含量、类型及大小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意义。沉积环境决定岩石组分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成岩作用控制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生物碎屑主要经历了不同程度海水环境的泥晶化和生物钻孔、大气淡水环境的溶蚀和胶结、埋藏环境的压实压溶和颗粒破裂作用。以底栖有孔虫和非固着类双壳类碎屑为主的低能沉积环境具有“弱溶蚀、强胶结、强压实”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微孔、晶间孔及粒内孔,孔喉分布呈偏细态细微喉单峰型,物性较差;以厚壳蛤和棘皮动物碎屑为主的高能沉积环境具有“强溶蚀、弱胶结”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铸模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喉分布呈偏粗态中粗喉极宽峰型,是Mishrif组最有利储集层。以HF油田Mishrif组为代表的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在中东地区发育广泛,故上述成果对于该地区生物碎屑灰岩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5.
台风和海洋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登陆前后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的水文要素现场观测,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台风过境前后位于吕宋海峡北部的中尺度暖涡内海洋物理要素的分布及其对台风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处于台风边缘的暖涡并没有因为台风过境产生的强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反而因台风边缘产生的较强的负风应力旋度异常,导致此区域上层暖海水辐聚下沉、混合层厚度增加,从而增强了该暖涡。台风过境前后,暖涡内热含量的变化也证实了该涡旋的增强。而离台风中心较近的暖涡,则受到强的正风应力旋度产生的冷抽吸作用而被削弱。此次观测研究丰富了台风和涡旋的相互作用物理机制探索,为台风预测预警提供了现场观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96.
2016年5月和8月浒苔暴发前后,分别对日照近岸海域浒苔暴发区进行了两个航次的浮游植物断面调查。两个航次中,硅藻都占据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组成的主导地位,在种类数上和细胞丰度值上都占了较大的比例。8月航次细胞丰度明显高于5月航次,这与调查海域的历次调查结果相一致。应用PRIMER软件中的单变量分析得到群落种数(S)、丰富度(d)、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aner index)(H′)和均匀度(J),从多样性指数分析可以看出,5月航次的生物多样性优于8月航次,5月航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都较均匀。两个航次中出现的优势种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897.
南美地区蕴藏了丰富的铀矿资源。通过对砂岩型、石英卵石砾岩型、钙质结砾岩型、火山岩型、花岗岩型、交代岩型6种类型11个矿区进行研究,总结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初步划分出中安第斯、阿根廷北部、丘布特和南美东部4个铀矿成矿带,优选出几处铀矿资源潜力区,希望对"走出去"铀矿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8.
墨西哥西马德雷山脉是白垩纪—新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可以分为5个主要阶段:侏罗纪—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早期和中新世中期—现代。这些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与法拉隆(Farallon)板块向北美大陆俯冲和加利福尼亚湾打开相关。墨西哥中新生代的成矿作用与东太平洋板块边缘连续的俯冲过程密切相关,矿床类型多样,包括VMS(与火山相关的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IOCG(铁氧化物铜金)型、矽卡岩型等。  相似文献   
899.
依据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秘鲁南部阿蒂科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元素分布、元素相关性、单元素异常、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分析,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圈定了阿祖卡、塞罗皮耶霍、帕姆帕和卡拉帕尔卡4处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00.
亚洲夏季风动力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夏季风按照气候带可以分为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亚洲热带夏季风。就气候平均而言,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于4月初在我国江南(泛称“华南”)地区建立,而亚洲热带夏季风首先于5月初在孟加拉湾东北部建立,之后向东推进,于5月第4候到达南海,然而夏季风无法直接西传至印度地区,因此印度夏季风的爆发表现为热带对流在阿拉伯海上空自赤道向北逐步推进的特征。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的爆发机制和时空变率都存在明显差异。亚洲夏季风的建立与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联系紧密,其中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又与东亚大陆-西北太平洋的纬向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转换紧密联系,而亚洲热带夏季风的爆发则与亚洲南部地区对流层中上部经向温度梯度的季节变化有关。同时,亚洲热带夏季风的建立过程还与亚洲南部高、低空环流的垂直耦合密切相关。就季节内变化而言,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在4月份表现出10~20天季节内振荡,这与青藏高原表面感热的季节内变化有关,而盛夏的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则存在准双周和21~30天两种振荡信号。亚洲热带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包含30~60天的北传信号和10~20天的西传信号,其中北传信号与环境气流的垂直切变、边界层辐合以及暖SST下垫面有关。亚洲夏季风年际变率的主要外强迫是ENSO事件,同时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南极海冰以及青藏高原的冬、春季积雪和感热异常也影响着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变率。而亚洲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既与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有关,又受热带海温强迫、人为排放气溶胶浓度和青藏高原表面热状况长期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