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核电常规岛主厂房与一般火力发电主厂房结构特点不同,其结构布置很不规则,质量分布也不均匀.本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力学模型,对常规岛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主要运用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结构进行了内力计算,为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二连盆地早燕山期构造体制及原型盆地推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有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钻井资料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二连盆地区及周缘侏罗系的分布存在两种型式:“叠合型”和“非叠合型”,其中前者分布在二连盆地区内;后者分布在盆地北部区域(以乌里雅思太凹陷为代表)和盆地周缘的露头区,并受“三纵四横”构造格架的控制.二连盆地区早燕山期处在南北向挤压和滨太平洋...  相似文献   
23.
薄油层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导致的时移地震差异代表了油藏的岩石物理性质变化,本文从差异波形角度出发,明确了声波阻抗界面的反射系数与油层声波阻抗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分析薄油层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通过分析得出,开发前后油层阻抗变化越大,时移地震的差异振幅幅度越大;薄油层的差异波形特征仅与油层的声波阻抗变化有关,油层声波阻抗增大导致与地震子波微分形式相同的差异波形,油层声波阻抗减小产生的差异波形与180°相位的地震子波微分形式相同;油层声波阻抗变化方向导致差异波形振幅幅度变化的快慢.  相似文献   
24.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实测、裂缝统计、包裹体分析、裂缝分形等技术方法,研究了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太古界4类变质岩中,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最为发育;黑云母钾长片麻岩次之,裂缝较发育;蚀变煌斑岩、黑云母角闪变粒岩均为非储集岩。茨榆坨潜山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微裂隙,太古界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部分张剪性裂缝形成时间不晚于古近纪晚期。潜山储层的裂缝以细、微缝最发育,其宽度和面孔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控制研究区太古界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有岩性、断层、深度、古风化作用、溶解作用、岩浆侵入、裂缝组合等。  相似文献   
25.
地震岩性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万选 《地质科学》1993,28(4):365-377
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地震岩性预测领域,实现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综合资料的自动解释。地震岩性模式识别同时采用了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并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地层岩性-地层速度-地震反射波形的模式匹配、地震岩性特征抽取、以及句法分析和判别运算,完成地层岩性的分类和识别。在辽西凹陷北洼应用地震岩性模式识别进行了模式训练和钻前岩性预测,所获结果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27.
歧北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吴元燕  刘震 《沉积学报》1996,14(1):167-175
本文从地震、古生物、沉积和测井等多方面的资料入手,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了黄骅坳陷歧北凹陷沙河街组的地层层序,将其划分为两个大层序,即层序Ⅰ(沙三段)和层序Ⅱ(沙二、沙一段)。在每个层序中,又进一步划分出低位、湖进和高位三个体系域,总结了各个体系域的特征,进而指出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和地段。  相似文献   
28.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异常压力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刘震  金博  贺维英  韩军  关强 《地质科学》2002,37(Z1):91-104
在探井实测地层压力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地层压力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本区异常压力的成因.准噶尔盆地东部不同区带异常压力的特征、类型和成因都有明显的差异南部断褶带异常地层压力属超压型异常压力,主要由附加水平地应力和欠压实两种作用产生,其中附加地应力是最主要的成因;中部斜坡带异常地层压力表现为弱高压特征,主要由欠压实作用产生;北部凹陷区为负压型异常地层压力,主要由构造抬升及剥蚀作用造成.  相似文献   
29.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0.
砂泥岩互层油藏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时移地震的差异波形特征为切入点,研究了时移地震资料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中油层纵波速度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与薄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不同,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且当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1/4主波长时发生屏蔽现象,即上部油层的纵波速度变化可以掩盖下部油层的纵波速度变化;模拟了楔状地层的时移地震响应,从其产生机理上揭示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响应的复杂性,并通过渤海油田的时移地震资料验证了砂泥岩互层时移地震响应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