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本文用障碍体模型或凹凸体模型可估算并解释低应力降事件的震源参数,这些模型适用于描述在深度很大并采用水平矿房采矿法和矿柱采煤法时的矿山冲击事件。采用别的强震参数,即矿井内的毁坏区或破坏区估计矿震的真实静应力降,用简单的障碍体模型或凹凸体模型导出的应力降似乎是个常数,由此可给定震源区的一个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地下毁坏或破坏程度与用地震学方法估算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可把它用于矿震的分类。  相似文献   
42.
粤西放鸡岛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东南缘,广泛出露强烈深熔且剪切变形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以眼球状花岗质片麻岩为主,但其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十分薄弱,其是否与邻区(如云开地区等)经历了相似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并不确定.本次通过对放鸡岛出露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同时开展了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强烈深熔且变形的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早志留世(436~432 Ma),并保留了众多中-新元古代(1183~700 Ma)的继承锆石.侵入到该花岗质片麻岩中的未变形花岗质岩脉结晶年龄为~427 Ma,据此限定了放鸡岛地区深熔变形时代为436~427 Ma.同时,两种岩性样品都显示出相似的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特征.花岗质片麻岩与未变形的花岗质岩脉样品的铝饱和指数A/CNK比值为1.10~1.24,均显示出过铝质特征.LREE/HREE值为2.07~3.98,(La/Yb)N值为5.93~22.27,富集轻稀土元素,并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锆石 εHf(t)值显示强烈负值(-22.8~-4.3),tDM2为2820~1688 Ma,平均值为2028 Ma,表明该区花岗质岩石来源于华夏地块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研究显示放鸡岛花岗质岩体与邻区(如云开地区)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同的岩石成因,属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伸展构造背景下深熔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3.
金刚石俗称钻石,以其高硬度和稀缺性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矿物之一.金刚石矿床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床与次生矿床两大类,原生矿床又可分为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碱性辉长辉绿岩、超高压变质岩、火山岩、陨石及其冲积相关的岩石中均有金刚石产出,但未形成矿床(路凤香等,1998;Cartigny,2005;Gurney et al.,2010).次生矿床主要为砂矿床.其中原生金伯利岩型金刚石是世界上金刚石矿产的主要来源(Mitchell,1991;Gurney et al.,2005).辽宁省瓦房店地区以盛产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闻名世界,尤以50号金伯利岩管金刚石品质最好,宝石级约占70%,质量属于世界一流(任厚民,1992;宋瑞祥,2013).  相似文献   
44.
根据最新的光释光测试结果及产出化石的年代,乌尔吉组的年代应为中更新世.乌尔吉组岩性以灰黄色砂、亚砂土为主,孔隙及柱状节理发育,夹不规则姜块状钙质结核,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通辽白音花和辽宁阜新旧庙地区.上更新统风积物以土黄色细粉砂、深灰色粉砂为主,弱固结,柱状节理发育,不夹姜块状钙质结核,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库伦旗以北、科尔沁左翼后旗等地区.  相似文献   
45.
辽西阜新-彰武地区新生代有两个火山旋回,即古近纪古新世那立闪旋回和新近纪中新世船底山旋回.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项目,根据野外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火山旋回、区域对比并结合前人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厘定.各旋回火山熔岩总体从基性→中基性演化,具有钠、硅、铝增高,铁、镁降低的特点.该时期火山岩各岩石过渡元素分配型式曲线基本协调一致,呈明显的“V”型,表明为同源岩浆分异产物.偏碱性岩石为富稀土岩石,正常岩石为贫稀土岩石,LREE/HREE值为8.2~18.84.各岩石均具轻稀土富集、分馏较好,重稀土亏损、分馏较弱的特点.Sm/Nd值在0.12~0.21之间,Eu/Sm值为0.28~0.86,反映该时期火山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  相似文献   
46.
豆世勇  刘锦  鲍东明  彭游博  杨仲杰  赵辰  吕行 《地质通报》2017,36(10):1708-1721
通过对辽北平岗盆地中德仁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形成时代、构造环境,以及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时间和减薄机制。用LA-ICP-MS技术测定了平岗盆地中德仁组中部英安质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中的锆石U-Th-Pb同位素组成。获得前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6.8±3.5Ma和169.6±4.6Ma,代表了2期岩浆活动的年龄,是平岗盆地基底早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岩浆活动的表现;后者的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7.0±0.9Ma,表明流纹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德仁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Y、Yb;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表现出壳源特征。德仁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原始岩浆来源于盆地基底岩浆岩重熔。研究区在117~135Ma期间,发生了由正地形向负地形的重大转变,区域上发育伸展盆地和变质核杂岩,并在基底岩石重熔过程中受到地幔混染作用,表明研究区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岩石圈减薄,且减薄的起始时间早于117.0±0.9Ma,减薄机制为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47.
胡秀敏  叶秀薇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4):103-107
根据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广东省“九五”、“十五”两套数字化地震系统记录到的广东阳江地区数字地震资料,利用双差定位法重新对阳江小震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十五”系统由于台站密度更大、布局更为合理,地震定位测定误差比“九五”系统显著降低.且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定位结果都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48.
2004年阳江5.2级地震前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3):104-110
利用阳江周边地区的地震资料研究了1999年至2004年该区地震视应变的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视应变的时空变化与阳江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1年在阳江5.2级地震前出现视应变异常区,并且地震视应变总体上逐年增加,逐渐靠近震中,地震就发生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附近。  相似文献   
49.
50.
应用和达法测定阳江地区的波速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  陈贵美 《华南地震》2008,28(4):120-126
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根据多台和达法对阳江地区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阳江地区波速比的平均值为1.6787;震前波速比的低值异常可作为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同时还对多台和达法求波速比的两种公式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验证:2种波速比计算结果是有差异的。但变化趋势一致。在一些数据点分布好、拟合好的情况下,2种波速比计算结果差异较小或者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