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彭游博  宋淑娥  刘锦  张文静  王恩德  赵辰 《地质通报》2017,36(10):1698-1707
宝兴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0±1.3Ma,属于中三叠世。岩石的K_2O/Na_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属具中等负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合邻区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中三叠世研究区在伸展作用下岩石圈进行拆沉,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2.
魏恒飞  王宇林  王威  郭强  刘锦 《沉积学报》2009,27(6):1109-1115
在实测106 km剖面和对喀左盆地九佛堂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相序关系,并结合碳酸钙、油页岩的成因意义,将九佛堂组划分了 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长期基准面旋回内,上升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与下降过渡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则发育近完全对称的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期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则发育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中期基准面旋回。经过对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发育特点和形成原因的详细研究,对代表剖面进行了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内的中元古代魏家沟岩群原岩为一套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阶段,并于1036 Ma左右遭受变质变形.通过岩浆岩形成构造环境的判别,研究区中元古代岩浆活动贯穿于板块碰撞前、同碰撞及碰撞后.伴随着造山带的演化,本区中元古代经历了3期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于大陆裂谷、活动大陆边缘及碰撞造山阶段.通过上述研究,确定了本区中元古代造山带的存在,并经历了大陆裂谷-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的地质演化过程,证实了格林维尔造山运动在华北板块北缘的存在和对中元古代末期Rodinia超大陆拼合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对阜新地区主要构造旋回变质作用、变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阜平期、四堡期和燕山期为阜新地区的3个主要变质时期,分别遭受了麻粒岩相-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及绿片岩相变质作用;阜平期分为3幕变形,四堡期分为2幕变形,燕山期分为5幕变形,构造变形具有从深层次→中浅层次→表层次的演化规律;阜平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鞍山式铁矿的成矿,燕山期构造运动控制了区内热液型金、铜、萤石、沸石、膨润土矿产和煤、油页岩等沉积型矿产的成矿。  相似文献   
15.
喀左盆地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油页岩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喀左盆地3个油页岩层群分别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一、二、三段,以位于三段的第三油页岩层群的工业意义最大;油页岩常与上覆沉凝灰岩或其它凝灰质岩石呈伴生关系。油页岩(矿石)类型有泥岩、具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泥灰岩和页岩4种类型,以前两者为主;低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50%,中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42%,高品级油页岩体积分数为8%,均属高灰分油页岩。油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为腐植-腐泥型,源于低等植物;浅湖-半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为含粉砂质条带的含钙-钙质泥岩,深湖形成的油页岩(矿石)类型主要为泥岩;物源区母岩类型对油页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灰分成分类型具有明显的控制关系;火山喷发的灾变事件终止了油页岩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贵美  杨选  刘锦 《华南地震》2009,29(1):69-78
选取广东省‘十五’数字地震台网2007年6-9月试运行以来记录到的32次地震事件,运用地震台网地震速报及地震编目使用的几种常规地震定位软件,并将其结果与‘九五’编目产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单纯型定位法及HYP02000程序的定位法结果稍优于Hyposat定位法:对于网缘地震,3种定位程序得到的结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复地震研究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秀薇  闻则刚  刘锦  杨马陵  胡秀敏 《地震》2008,28(4):103-111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广东阳江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 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 文中计算了阳江地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ML≥2.0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 结果显示, 在2004年阳江4.9级地震前信宜台、 湛江台、 肇庆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铁法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的成因,在应用沉积相分析方法揭示该盆地含煤沉积旋回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盆缘断裂活动引起可容空间的变化,进而控制沉积物体积分配、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原理,对其含煤沉积旋回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认为,在盆缘断裂活动导致可容空间减小和沉积充填速率较高的条件下,形成了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相及扇前河流相,并由后者构成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主体;在盆缘断裂活动使得盆缘地带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体积相匹配的条件下,形成盆缘断裂内侧冲积扇后,很少有较粗碎屑向更远处进积,扇前大面积泥炭沼泽化形成了含煤沉积旋回单元的顶部煤层。上述两种情况周期性交替形成了铁法盆地的含煤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地层对比、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限定胶—辽—吉活动带北东段辽东半岛盖州市梁屯地区一套碳酸盐岩建造的原岩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和地层归属等。其炭质方解大理岩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核部大都具有振荡环带,且其Th/U比值较高(Th/U=0. 15~2. 04),表明其为岩浆来源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定年结果显示存在两个主要的年龄峰值,主要年龄峰值为新太古代晚期(2 560~2 500 Ma),次要峰值为古元古代中晚期(2 040~2 000 Ma),其沉积时限应晚于2. 0 Ga,与古元古代辽河岩群沉积时代一致。此外,该年龄与区域上的太古代基底和大量出露的辽吉花岗岩的年龄相一致,表明炭质方解大理岩物质来源于太古代基底和辽吉花岗岩。并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和区域对比等研究,确认梁屯地区分布的这套富含炭质的大理岩建造(原岩为沉积石灰岩)可与辽河群高家峪岩组对比,而非前人认为的大石桥岩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