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41.
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机制:观测和模拟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都库什-帕米尔-中国西部1975~2003年期间的地震活动记录、地表地质构造和地壳速度结构数据证明,沿特提斯陆-陆碰撞带正在进行大陆深俯冲作用。帕米尔地区大陆地壳的下部物质与上地幔一起俯冲到200km 以下,而中、上地壳在不同深度上被反冲断层所剥离。帕米尔地区向南的大陆深俯冲作用限于西部恰曼左行走滑断裂和东部喀喇昆仑右行走滑断裂之间。沿深俯冲带存在上、中、下3个地震群。上地震群出现在30~50km 附近,对应于中、上地壳的反冲剥离构造作用,地震成因与长英质地壳的脆-韧转换和“二相变形”机制有关。中地震群大体出现在90~120km 深度上,与帕米尔深俯冲岩板向下由缓倾变陡的深度大体相当。下地震群的主体出现在180~220km,代表深俯冲岩板的最前端。帕米尔大陆深俯冲岩板为上宽下窄、上缓(20~30°)下陡(60~70°),转变深度在80~120km 的楔形体,深度超过200km 的走向宽度只有500~600km。在探讨大陆深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中采用了2种模拟方法。利用考虑温度场和负浮力的二维数值模拟表明:(1)地幔对流拖曳力对俯冲深度和俯冲速度有重要控制作用,从100MPa 到20MPa 的变化将导致俯冲深度由231km 减到151km,速率由10.79mm/a 减到5.46mm/a。(2)俯冲角30°与45°相比,前者的俯冲深度要深约25~50km。(3)俯冲板块厚度越大,则俯冲深度越浅。(4)在俯冲板块的负浮力、洋脊推力为10~30MPa 及地幔对流拖曳力为100MPa 的综合作用下,陆壳俯冲实际垂向位移可达120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150km,而洋壳实际垂向位移约170km,最终俯冲深度达到230km。在考虑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耦合的俯冲模拟中,块体间的接触判断采用了 LDDA 方法的接触判断准则和区域分解方法求解。其特点是边界条件比较简单,并能自动实现俯冲过程中岩石圈和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但需要确定研究区域不同深度和不同板块的力学参数,且计算量很大。  相似文献   
142.
深基坑载荷试验承载力取值问题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基坑的四十载荷试验资料,讨论了基坑载荷试验承载力值的修正与不修正问题,得出可直接利用基坑载荷试验结果进行设计,不能再进行深度修正。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以四川某滑歧的勘测防治为例,研讨了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4.
矿产资源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但矿产的发现和查明又是一个科学的、艰苦的系统工程。根据湖南省地勘产业的现状,对地勘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5.
华北石炭纪含铝建造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铝土矿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显微成因结构类型。依据这些标志提出了一个铝土岩的沉积学成因分类。并划分了主要微环境的铝土岩微相类型。作者鉴定出四种铝土质沉积序列。综合上述研究,作者建立了华北石炭纪钼土矿沉积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风暴浊流对铝土矿形成富集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中朝板块燕山、吉辽和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锶同位素地层学以及(臼齿构造)碳酸盐岩事件和海平面变化研究,特别是IGCP447项目的全球性综合调查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增建北华系的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以南华系底界(730±10Ma)也就是全球性成冰系的底界为北华系的顶界,而北华系底界应该对应于青白口系顶界(850Ma),即以钓鱼台组底界作为青白口系与北华系的界线。辽宁大连金石滩剖面可以作为北华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候选剖面。  相似文献   
147.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成因及其在元古宙地球演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微亮晶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成因从宏观至微观进行了分析。根据岩石矿物学、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证明,它是早期成岩过程中,在超高压的大气 CO_2,水平急剧下降的转折期,快速石化作用形成的具等粒结构μm级的微亮晶方解石集合体。MT 碳酸盐岩微亮晶成岩作用有两种类型:一是主要发生在海底沉积软泥中,在其底基质软泥中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褶皱肠状及复杂形的 MT 构造;二是直接在海水中或重力流搬运过程中形成的微亮晶球粒(核)。简言之,MT 碳酸盐岩石是在地球早期浅海环境下,由于微生物自养作用形成的地球化学成因产物。微亮晶碳酸盐岩是约束古大气圈和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最灵敏标志。通过详测 MT 丰度值和编制地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演化模式等,在前寒武纪发现有太古宙末期、早元古宙末期、中元古宙中期和新元古宙早-中期四个 MT 碳酸盐岩发育高峰值期,证明全球古大气圈 CO_2水平发生过四次不连续性、跳跃式下降周期,直到晚新元古宙未,全球雪球事件的发生,导致了 MT 碳酸盐岩的消失。其后,才进入显生宙的 CO_2低水平状态。MT 碳酸盐岩具有重要的油气资源远景,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8.
湖南凤凰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是湖南风凰国家地质公园内特有的岩溶地貌。本文初步研究了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因素,并对其进行了景观价值评估。基于该地貌的特殊性,在凤凰县境内建立一个以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为主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本次研究对象为江南造山带西段桂北四堡地区新元古代辉长岩,主要由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组成,含有少量的橄榄石和钛铁氧化物,表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以及少量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辉长岩锆石SIMS U-Pb谐和年龄为(830±7)Ma,指示其侵位年龄约为830 Ma。全岩具有低SiO2含量(48.46%~53.99%)、高MgO含量(9.27%~25.22%)、Mg#值较高(62~79)的特征。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与典型的弧岩浆相似,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2.2~3.7,(La/Sm)N=2.5~2.9)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Ta和Ti)亏损的特征,还具有较高的Th/Nb比值(0.7~0.8)和低Nb/La比值(0.4~0.6)。辉长岩具有负的εNd(t)值(-6.3~-3.0)和正的εHf(t)值(8.0~12.1),指示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但有富集组分加入。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辉长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俯冲构造背景,起源于受沉积物流体交代了的楔地幔。  相似文献   
150.
本文首次测得江西弋阳中元古界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54±5 Ma。测定发现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高SiO_2(73.53%~81.11%),低CaO(0.06%~0.11%)、Na_2O(0.05%~2.77%),K_2O为2.16%~6.43%和Al_2O_3为11.06%~13.96%;在Zr/TiO_2—Nh/Y微量元素分类图解上绝大多数样品落于碱性流纹岩区域;在SiO_2—FeO/MgO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位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区域;稀土总量(ΣREE)为182.48×10~(-6)~818.82×10~(-6),轻稀土较富集,铕明显负异常(δEu=0.20~O.45);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表现出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P)和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La、Ce、Zr、Hf、Sm)。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的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为-6.1~5.3和-2.3~4.8,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1653~2380 Ma和1675~2132 Ma。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流纹岩的成因主要为岩石圈拆沉,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并由此造成的古元古代晚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认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形成于中元古界后造山阶段的板内环境,可能与华夏陆块板内裂谷减薄开裂阶段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