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将长石与Pb(NO_3)_2粉末进行混合,对它们在380℃条件下反应48h后的离子交换产物进行XRD分析,其XRD谱图中出现了d值分别为0.654nm,0.342nm,0.332nm,0.327nm和0.257nm的5个Pb-长石特征峰。XPS分析结果表明Pb4f7/2在长石矿物中的结合能为137.81~138.03eV。实验证明Pb2+离子与长石矿物中的碱性和碱土性离子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生成了Pb长石。离子交换反应合成Pb长石的实验研究@刘瑞$长春工程学院国土资源系!130021 @鲁安怀$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秦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00871…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利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自理的一项工程实例,并对粗粒地层以及深基础中,高喷灌浆的技术关键作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3.
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中的孔道结构矿物及其环境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晶体化学理论,通过矿物孔道结构的基本概念,描述软锰矿、拉锰矿、恩苏塔锰矿、锰钡矿、锰钾矿、锰铅矿、水锰矿、斜方水锰矿、钡硬锰矿和钙锰矿等矿物的孔道结构特征。总结出孔道结构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在环境修复和治理中的吸附效应、孔道效应、催化效应、氧化还原效应以及纳米效应,并展望孔道结构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在环境属性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中国显微构造地质学的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瑞旬 《地质论评》2002,48(2):178-181
我国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已故何作霖教授把“岩组学”由德语文献介绍到中国,王嘉荫教授实测了国内岩石的岩组图,研究了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构造作用因素,他们把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构造地质分析结合起来,结合构造地质分析引入了显微镜方法。不过在以后的30多年里,显微构造与组织分析只局限于少数学术单位和少数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地 质工作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带动,显微构造与组构在我国得到较快速的发展。许多高校地质系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矿业开发、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地质等方面也得到有成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王汉卿撰写<中国纬向带褶皱构造研究>的思路,始于阅读"东西复杂构造带和南北构造带"(李四光,1959)一文.作者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分别在南岭和西秦岭地区从事构造体系、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阅览多幅1∶20万地质图和野外观察、综合研究,于1984年夏-秋将西秦岭地区澄江、晚加里东、海西、印支期4期以海相沉积地层为主的褶皱构造,按其延伸方向、形态特征、排列方式分析对比,发现具有"隔期相似,邻(原著为临,下同--编者注)期相异"的特征.  相似文献   
36.
地质作用深度测算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地质作用的深度通常是用压力除以密度来计算的。这种方法只在假设岩石处于静止的液体状态下才是正确的。然而,实际上从浅部地壳直至地幔深处的岩石都是固体状态而不是液体状态,且粘性系数随浓度递增。实测数据表明,地下水平压应力总是大于垂直压应力,说明构造力在量值上超过重力。所以,在地壳中进行地质作用深度的测算必须把岩石看作是固体并依据固体物理理论。因此,吕古贤等在文献〔16〕中提出的深度测算方法(1  相似文献   
37.
冷水坑Ag-Pb-Zn矿田发育2类矿体,即花岗斑岩体内大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和火山旋回内层状矿体,引起众多学者重视。但与大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有关的花岗斑岩与层状矿体的关系、层状矿体赋矿层铁锰碳酸岩层成因背景、2类矿体间金属硫化物的成分差异等问题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文选取冷水坑矿田内金属储量最大的下鲍矿床,对一条横穿花岗斑岩及层状矿体的剖面进行了重点考察研究,对其元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特征进行深入讨论,进而对2类矿体内闪锌矿矿物化学进行了对比研究。花岗斑岩及层状矿体野外接触关系清晰,未出现渐变特征。二者元素含量及比值差异明显,花岗斑岩具有更高的Al、Ba、Sr、K、Na含量,铁锰碳酸盐岩层则具更高Ag、Fe、Mn、Zn、Pb、Mg含量。铁锰碳酸盐岩层元素化学特征表明其沉积成因,并未经历规模较大的热液交代作用,形成背景为火山-沉积有关的陆相深湖盆。对大脉矿体及层状矿体内发育的闪锌矿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闪锌矿总体w(S)32.05%~33.81%,平均33.02%;w(Zn)53.51%~63.79%,平均59.38%;w(Fe)变化范围较大(2.02%~12.42%),2种矿体间差异显著,层状矿体中闪锌矿w(Fe)含量2.02%~7.69%,平均4.17%,大脉状矿体闪锌矿w(Fe)8.02%~12.42%,平均9.49%。层状矿体赋存于铁锰碳酸岩层内,但矿体内闪锌矿Fe、Mn含量却低于大脉状矿体中的闪锌矿。综合分析认为,2种矿体的Fe、Mn、Pb、Zn元素在成矿相关岩浆体系内,可能经历了不同物理化学条件(流体成分、温度、压力、p H值等)的影响,造成成矿相关岩浆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
针对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存在数据缺失的问题,提出将Prophet模型应用于GNSS坐标时间序列的插值中。设计不同的数据随机缺失比例和连续缺失长度,使用Prophet模型、拉格朗日法和三次样条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rophet模型在GNSS坐标时间序列中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对于连续缺失的数据插值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9.
巢湖流域土地优化利用技术集成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湖泊资源合理、有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优化岸线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配置,从土地管理实际需求出发,从方法论的视角构建了土地优化利用技术研发框架,提出了以多学科模型为基础的具有标准和向导两种交互模式的插件式集成框架,阐述了巢湖流域土地优化利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架构、插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0.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能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受云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准确模拟云天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对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围绕如何减小中尺度气象模式的云初始场误差,进而改进云天的太阳辐射模拟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基于卫星资料同化的LAPS(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多时间层三维云分析同化方法,改进三维云结构,并将LAPS模式输出结果作为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的初始场,模拟了2008年1月及夏季(6~8月)北京地区的总云量和总辐射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的模拟改进效果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同化前后的总云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大部分时次总云量的模拟值低于观测值;大部分多云及降水时段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1月晴天、多云天以及夏季晴天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同化前后两者的相关性差异不明显;晴天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均低于实测值,1月多云条件下多数时段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减小不明显,与总云量的改进效果不显著有关。夏季多云、有降水及6月典型降水三种天气条件下同化前后总辐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性稍差,同化后两者的相关性较同化前有所改进,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改进效果较明显;同化前总辐射模拟误差较大,而同化后误差显著减小,尤其是6月典型降水过程同化后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较同化前分别减小了102.6 W m-2和355.9%,最大相对误差减小更显著;同化后总辐射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的比例高达75%,即大部分时刻同化后模拟误差小于同化前。多云和有降水天气过程总辐射模拟效果的显著改进与总云量的改进密切相关,即同化后总云量模拟值增加,云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增强,导致模拟总辐射减小,即更接近于实测总辐射值。研究结果对于多云和降水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的模拟效果改进、太阳能资源客观评估以及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