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将人工繁育的"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移殖至太湖五里湖,并以仍养殖在未受污染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泉基地的同批蚌作为对照,进行为期9个月的主动监测研究.每3个月回收一次蚌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15种重金属(Al、Cr、Mn、Fe、Co、Ni、Cu、Zn、As、Mo、Ag、Cd、Ba、Tl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的蚌样对重金属均产生了明显的生物积累.培养3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s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而前者Mn、Fe、Zn和Ba含量显著低于后者;培养6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Al和Pb的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培养9个月的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Pb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南泉基地对照组.然而,南泉基地对照组和五里湖移殖组蚌样中重金属(Cr、Cu、As、Cd和Pb)含量均低于我国及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培养3、6和9个月的南泉基地对照组及五里湖移殖组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分别为1.8、1.8,2.4、2.1和8.3、16.8,均值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0218、0.0289,0.0337、0.0218和0.0560、0.0732,属于正常背景水平,并且两水体蚌样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和均值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差异,提示五里湖和南泉基地均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进行抗旱找水中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定井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利用激发极化法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辨认含水层,确定含水层埋深,最终确定较好井位的方法。该方法对解决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干旱缺水现状有广泛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带围岩蚀变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带位于扬子板块、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和秦岭地槽褶皱系交接的碧口地体北缘的文县弧形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研究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对下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道路与地形的整体三维模型是实现道路三维可视化的关键,特别是在规划设计领域,通过CAD设计数据生成道路三维模型,实时展现设计效果,动态计算方案挖填方量,为市政道路设计方案技术审查提供决策支撑。从市政道路规划辅助审批需求出发,基于三维GIS技术,研究了利用区域多边形切割算法快速构建道路整体三维模型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ND1、ITS1序列差异对采自太湖、在形态上被认为是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的三种个体进行鉴定,并与从NCBI中下载到的同属不同种褶纹冠蚌的ND1、ITS1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参数得到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NJ树。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有背角无齿蚌种间遗传距离变...  相似文献   
17.
Habitat use of the tapertail anchovy(Coilia mystus Linnaeus, 1758) from the Ou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Estuary was studied by examining the environmental signatures of Sr and Ca in otoliths using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Individuals from the Oujiang River had higher and varied Sr:Ca ratios(expressed as(Sr:Ca)×1 000, 3.83–13.0 average) in the otolith core regions,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born in brackish or sea waters, and that a freshwater habitat might not be necessary for egg hatching and larval growth.While, individuals from the Zhujiang River had lower Sr:Ca ratios(0.39–2.51 average) in the core regions,suggesting a freshwater origin. After hatching, anchovies from the Zhujiang River migrate downstream to the river estuary close to brackish water.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varied habitat use for spawning during stages of early life history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 and suggested that such variations are promoting diversity of life history strategies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8.
杨健  徐勋  刘洪波 《海洋与湖沼》2009,40(2):201-207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江苏太湖和洪泽湖水域大银鱼体内12种元素的生物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两水域大银鱼体内元素含量的总体范围为:钙(Ca)9443-22150、钠(Na)1107-2418、镁(Mg)876.8-1231、钾(K)4662-9472、锌(Zn)74-135.8、锰(Mn)6.80-21.08、硒(Se)2.082-6.261、铜(Cu)0.489-2.704、铁(Fe)未检出-24.19、钻(Co)未检出-4.84、砷(As)0.123-0.587 mg,kg干重;镉(cd)未检出;必需元素丰富.太湖水域大银鱼中的Na、K、Cu、As、Se 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洪泽湖水域大银鱼.而后者体内Ca、Mg、Zn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前者.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两水域鱼体多元素生物积累的整体"指纹"地理差异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通过元素"指纹"来区分两地大银鱼个体的判别函数,正确率达100%.两水域大银鱼中毒性元素As和Cd的含量都远低于国家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刘洪波  关广岳 《地质论评》1990,36(2):97-104
本文以该矿区矿石矿物磁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的组合在空间上的宏观变化和磁铁矿、闪锌矿单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增减趋势为素材,通过对矿区成矿构造地质环境的分析,阐明了矿床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成矿主元素的分异和单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增减趋势,是成矿元素构造地球化学行为的反映,而构造应力梯度、热动力梯度及氧化-还原程度的差异则是在成矿期共同影响元素构造地球化学行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洪波 《世界地质》1994,13(1):148-150
矿床类型的大地构造背景刘洪波(东北大学地质系)0引言从成岩成矿过程的本质来看,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岩石和矿化类型。岩矿建造是其所在空间大地构造背景的物质表现形式,大地构造背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矿化类型。这一点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然而,在本世纪中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