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钱塘江河口周边钻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历史和特征,是揭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与地理格局形成过程的重要窗口.本文基于磁性地层学方法,结合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以及该地区硬质黏土标志层,对分布于钱塘江河口两侧的五个钻孔建立年代地层框架.结果表明,除河口北部一个钻孔底部年龄至高斯正极性期外,其余钻孔显示南部地区约200 ka BP以来才开始沉积,最南端晚至约60 ka BP.与该地区已有钻孔磁性地层学资料进行对比,认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沉积年龄超过百万年和"北厚南薄、东厚西薄"的特征,主要是受早期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而长江三角洲大范围的沉积发生自约200 ka BP以来,受构造缓慢沉降和海平面变化控制的细颗粒(黏土-粉砂粒级)从晚更新世才开始沉积,约60 ka BP以后扩大至整个三角洲区域.  相似文献   
22.
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对沉积盆地水体环境以及古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本文根据元素(Al、Fe、Mg、Ca、K、Na、P、V、Ni、Co、Cr、Cu、Zn、Sr、Ba、Cd、Li、Mn、Pb、Ti)的含量及其比值(Al/Ti、Fe/Mn、Sr/Ba、Mg/Ca、Sr/Ca、Na/Ca、V/Cr、Ni/Co、Ni/V)的变化,对三水盆地古近系心组红岗段生油层的沉积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心组红岗段下部(亚段A)表现为较稳定的地球化学特征。各元素丰度及其比值指示这一时期陆源输入持续较高、且物源组成变化不大。由于海水入侵的影响,湖盆水体盐度相对较高,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O2-H2S界面位于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C)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为频繁且幅度很大,反映古气候和湖盆沉积条件的迅速变迁。在潮湿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以Al、Ti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较高,而Mg、Ca等盆内化学沉积元素含量较低。古氧气指标指示底部水体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因而,相应于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在间歇性干旱时期,陆源输入减少,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显著降低。随着蒸发作用的加强,水体盐度加大,内源元素丰度以及Mg/Ca、Sr/Ba、Sr/Ca和Na/Ca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体为氧化环境,O2-H2S界面多位于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中。上述两种气候条件在红岗段中上部沉积时期交替出现。红岗段沉积后期由于淡水的长期输入,湖水出现逐渐淡化趋势。  相似文献   
23.
海扇类(pectinoids (s.l))是一类具浮游异养幼虫类型生态特征的表生双壳类。这种生态特征决定了其大部分组成分子具世界性分布。但是,在侏罗纪原大西洋地区海扇类中仍有不少属/亚属显示出地区性特征,其地理分布主要受纬度气候带控制,即显示出南北差异。这些地区性海扇贝类是认识侏罗纪生物地理分区的重要标志。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北方型分子由Buchiidae、Pectinidae和Oxytomidae 3科的一些属/亚属组成,它们于中侏罗世晚期和晚侏罗世常见于格陵兰东部,往南止于英格兰南部,是北方生物区的重要代表。适于热带-亚热带的特提斯型分子分异度较高,组成分子来自Pectinidae,Spondylidae和Entoliidae 3科,主要分布于法国以南的较低纬度地区。但是,在特提斯海扩张时期,如侏罗纪巴通期,随着特提斯生物大区北界的北移,特提斯双壳类可散布至英格兰北部。  相似文献   
24.
黄铁矿是富有机质沉积的特征矿物。根据TOC/S、TOC/DOP、S/Fe关系以及S TOC Fe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对三水盆地古近系〖HT5”,6”〗土〖KG-*3〗布〖HT5”SS〗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中沉积黄铁矿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土布心组红岗段黑色页岩的黄铁矿有成岩黄铁矿和同生黄铁矿两种成因组分。红岗段下部(亚段A)有机碳含量普遍较低,底部水体以弱氧化条件为主,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于沉积物/水界面以下,黄铁矿为成岩成因,其形成主要受有机质的限制。红岗段中上部(亚段B和C)的沉积条件变化频繁,其有机碳含量变化幅度大。富有机质(TOC>4%)岩层形成于缺氧的底部水体条件下。水体中可含H2S,碎屑铁矿物在埋藏之前即与之在水体中反应形成同生黄铁矿。这一过程不受有机质的限制,而是受活性铁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同时,由于大量淡水输入导致硫酸盐浓度的降低,从而对硫化物形成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对于低有机质(TOC<4%)样品,黄铁矿由同生和成岩组分组成。其中以成岩黄铁矿为主,其形成过程主要受有机质限制,而同生黄铁矿受铁矿物与H2S接触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5.
对珠江三角洲中部中山市东升镇附近PRD11孔的岩性和软体动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邻近的PRD10孔以及珠三角其他位置的钻孔记录比较。结果表明:受海平面变化、河流作用和构造升降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5个环境阶段:1)约9 010 cal. a B.P.以前,钻孔所在地暴露地表,沉积物遭受风化剥蚀,形成杂色黏土;2)9 010―7 000 cal. a 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研究区开始发育河口湾环境;3)7 000―5 460 cal. a B.P.,研究区水深短暂下降;4)5 460―3 340 cal. a B.P.水深有所加大,并在约4 546 cal. a B.P.时达到全孔最大水深;5)约3 340 cal. a B.P.以来海水逐渐退出研究区,河流作用增强,研究区逐渐演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