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高亲脂性、难降解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其广泛应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本研究选取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关注壬基酚暴露后长牡蛎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变化,以探索壬基酚暴露对海洋贝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的抗氧化酶(SOD、CAT和GPX)、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以及NF-κB蛋白家族有关基因在壬基酚刺激后的表达显著提高。实验初步证明了壬基酚刺激可显著影响长牡蛎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为以后结合病原刺激实验解析贝类大规模死亡原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为明晰海洋贝类壬基酚胁迫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为明确海洋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状况,开发了一种适合海洋生物体中微量元素准确测定的分析方法。研究采用防腐高效溶样罐对GBW08517(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与GBW08571(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yld)2种国内海洋生物标准物质进行2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消解实验,然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了包括稀土元素在内的33个微量元素。实验结果表明,除个别元素外,测试结果均与标准值相符合,且前处理方法1消解的生物样品测试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使用防腐高效溶样罐优化了生物样品处理的消解方法,能有效去除生物样品中的有机基体,使ICP-MS充分发挥优势。与以往的消解方法相比,在生物消解中效果优于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1还具有易操作、处理效率高、低试剂消耗、安全性强、避免样品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4.
175.
机载温、湿度计在飞机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实时选择达到冰面饱和的区域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在没有安装PMS粒子探测系统的飞机上安装温、湿度计,把不同温度对应的相对湿度达到冰面饱和的阈值作为是否进行播云的指标。通过不同作业效果的两个例子,探讨了机载温、湿度计作业指标与作业环境场的关系。给出飞机播云应具备的环境场,弥补了播云时无定量判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6.
行星系日心经度和行星会合指数是行星系统运动的两大重要指标,在研究行星系统运动特征及演化规律方面具有特殊作用.行星会合指数可用于表征行星系统会合与分离的程度;行星系日心经度可用于表征行星系质心的准确方位,在研究行星系质心方位变化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行星系日心经度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索周法分析发现行星系日心经度具有准11.5年的主周期变化规律;利用功率谱分析表明近两千年的行星系日心经度数据中具有显著的11.893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表明200年的数据中行星系日心经度周期规律分布在10~20年的时域内;三种分析方法均表明行星系日心经度具有准11.5年的变化规律.同时,借助索周法对行星系日心经度和行星系统对太阳引潮力进行周期对比分析,存在相似的周期性规律.因此,行星系日心经度和太阳引潮力指标均可用于分析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为研究行星系统运动对太阳活动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7.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辉腾锡勒草原上分布着上百个负地形的玛珥式火山口。它们数量多、分布密集、保存好。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所有的火山口都是负地形,火山口不存在高出地表的口沿。盖层岩石碎块覆盖在火山口的斜坡和底部,火山口的边缘的小断崖也是盖层岩石。地球物理检查结果表明,被土壤覆盖的下面和火山口的斜坡上的碎块也是盖层岩石。岩芯钻探揭示了至少存在五个岩石破碎带,这表明岩浆流体没有将这些破碎带的块体胶结而是水汽地下爆炸的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了丰富的含水层,产生了水汽,在遇到阻挡层后积聚能量,导致地下爆炸。地表岩石的崩塌始于中心,并导致周围岩石呈楔形崩塌。较大的玛珥式火山口的形成比小的经历了更多次的爆炸。本研究认为,这些玛珥式火山口形成于同一时代,具有相同的成因。全球对玛珥式火山口的研究表明,喷出的碎屑数量是由水参与岩浆活动的量决定的。然而,对于岩浆遇到丰富水层的情况下,由蒸汽冲撞地层和地下爆炸所形成的玛珥式火山口的研究很少。本文对辉腾锡勒玛珥式火山口的研究是对玛珥式火山口成因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8.
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复式岩体及其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龄研究。结果表明,阿翁错复式岩体中出露大量闪长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具典型的火成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寄主岩与包体均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渡岩石,主要氧化物含量在Harker图解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二者具有强烈的地球化学亲源关系,且经历了相似的岩浆演化过程;主量、微量元素同分母协变图中包体和寄主岩表现为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二者之间的演化与岩浆混合作用关系密切;包体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寄主岩为幔源岩浆与熔融下地壳岩浆混合的产物,以熔融下地壳岩浆为主。寄主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09.1±1.0Ma和107.4±0.7Ma,显示岩浆混合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结合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阿翁错复式岩体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软碰撞阶段,为受俯冲带流体交代的地幔楔上升与其诱发的下地壳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9.
库鲁克塔格是新疆前寒武纪出露较全的地区,然而该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程度非常低.通过对研究区已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系统阐述研究区矿床类型,并对其成矿系列进行划分.研究区从太古代到早古生代形成了7个主要的岩浆构造演化阶段:古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3.3~3.0 G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陆壳增生改造阶段(2.6~2.3 Ga)、古元古代中晚期陆壳改造阶段(2.1~1.8 Ga)、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造山运动阶段(1.1~0.86 Ga)、新元古代中期后碰撞伸展阶段(830~800 Ma)、新元古代中晚期陆内裂解阶段(770~600 Ma)和早古生代造陆运动阶段.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成因特征,将库鲁克塔格成矿作用类型总结为以下6个主要成矿系列,即形成于古元古代陆壳增生改造环境下的Fe-P-Cu-Au系列、新元古代俯冲碰撞环境下的Cu-Au系列、新元古代后碰撞环境下的Cu-Mo-Au-Fe-P-REE系列、新元古代裂解环境下的Cu-Ni系列、早古生代沉积盆地中Ag-V-Mo-Au-U-P系列和早古生代俯冲岛弧环境下的Cu-Au系列.   相似文献   
180.
吴建亮  尹显科  王波  刘文  雷传扬  李威  张伟 《中国地质》2019,46(6):1356-1371
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北冈底斯地区发育有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的中基性脉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广泛发育的脉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辉绿岩脉以低硅(SiO_2=50.03%~51.13%)、低铝(Al_2O_3=15.52%~16.03%、低钛(TiO_2=1.22%-1.31%)、富镁(MgO=9.19%~10.37%)、富钠(Na_2O=3.10%~3.58%,Na_2O/K_2O=1.73~1.87)为特征;闪长岩脉以相对高硅(SiO_2=55.58%~56.22%)、低镁(MgO=4.69%~4.64%)、低钛(TiO_2=1.01%~1.06%)、高铝(Al_2O_3=17.74%~18.72%)、富钠(Na_2O=1.55%-5.03%,Na_2O/K_2O=1.81~3.61)为特征,属于钠质低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二者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表现为右倾型,具弱的Eu负异常,重稀土元素总体上变化不大。微量元素上均表现出以富集Rb、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LREE)元素,亏损Nb、Ta、Ti高场强元素(HFSE)为特征。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闪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9.2±1.2) Ma,辉绿岩脉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8.4±2.9) 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向晚白垩世过渡期间,其岩浆源区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的混染,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构造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中基性岩脉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下,其产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其动力学背景可能与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诱发岛弧和岛弧后方的地幔岩浆发生补充性对流循环而形成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表明研究区至少在99.2 Ma时,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已经完成,由早期构造挤压环境转向晚期构造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