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质研究目标精细化和复杂化,地质体表征的尺度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已有储层分布及预测的方法亟待改进。基于此,在分析传统野外地质考察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无人机装置与倾斜摄影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利用无人机采集野外露头模型进行了储层构型分析。研究表明:1)传统野外地质考察至少有七方面的局限性;2)无人机倾斜摄影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优势。采集处理后的数据模型带有三维坐标信息(经度、纬度、海拔)与图像信息,可以准确表征模型中任意位置点坐标和图像,因此,三维野外露头构型分析有了良好的资料基础;3)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采集处理后的模型精度高(分辨率约3~5 cm),对砂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定量化与精细化程度增高。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不仅使数字露头成为现实,也是辅助地质学家进行高效野外考察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52.
河南省肺癌空间分布格局及环境因素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主要的肿瘤死因,河南省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居恶性肿瘤首位,研究肺癌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肺癌的相关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2016—2018年河南省肺癌发病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肺癌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各个环境因子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率的解释力。结果表明:空间上肺癌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发区集中分布于豫中、豫东和豫南的平原和盆地地区。在所选的12种环境因子中,PM2.5浓度、O3浓度、年均风速、采矿业从业人员占比、人均GDP具有更高的决定力,人均GDP和医护人员占比则对多种要素的决定力均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增强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南省肺癌发病机理研究和相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3.
简述对城市高层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介绍了索佳SDL1X高精度电子水准仪的功能,阐述某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准点和沉降点的布设和观测方案、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与成果管理,并对高层建筑物沉降进行了简单的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54.
刘岩  程晓  惠凤鸣  王芳  迟肇惠 《遥感学报》2013,17(3):479-494
利用欧洲环境卫星(EnviSat)所携带的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数据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实现了全南极范围内冰架年崩解面积的高精度估算和崩解类型的解译。利用40期重复覆盖全南极海岸线的EnviSatASAR数据探测了冰架崩解的位置、类型和发生时间,统计分析了2005年8月到2011年8月连续6年南极冰架崩解频率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1)2005年—2011年平均崩解面积为2969.7km2,年崩解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年崩解频率略呈下降的趋势;(2)南极冰架崩解主要发生1—3月,其中2月崩解最频繁;(3)东南极威尔克斯地区域是当前南极冰架崩解最活跃的区域,冰架罗斯、龙尼-菲尔希纳及埃默里等3大冰架很稳定且鲜有崩解发生,东南极毛德皇后地区域冰架相对稳定;(4)空间尺度小于100km2的崩解频率占到总频率的94.1%,忽略它们将导致南极年崩解面积低估20.7%—92.9%;(5)以内部冰川应力为主要驱动力的开裂型(Rift-opening)崩解较以外部大气和海洋因素为主要驱动力的融水型(Melt-related)崩解发生更为频繁,但是两者在量上的差异不大(约10%)。  相似文献   
55.
冰架崩解是南极洲物质损耗的主要途径,崩解是应力作用引起的裂隙(或裂缝)传播的结果,裂隙位置和深度的探测是理解崩解机理过程的重要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激光测高ICESat-1/GLAS高程数据产品提取冰架表面冰裂隙的方法,并以南极洲埃默里冰架为例验证了这种方法探测裂隙位置的准确性和深度探测精度.同时,基于提取的裂隙点深度分布特征提出了裂隙峰值应力点的探测方法,可用于追踪冰裂隙初始裂口位置和探测导致冰架崩解的高危区.利用2003~2008年间16个运行时期内132条ICESat-1/GLAS高程轨迹线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冰裂隙深度的时空分布和裂隙峰值应力点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探测到的裂隙点深度在2.0~31.7 m均在海平面以上;裂隙深度变化未显示出随时间推移和冰流移动而增加的趋势,说明平流移动到冰架前缘的裂隙基本不会直接导致冰架的崩解;冰架局部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冰流的缝合区内.  相似文献   
56.
基于VB.NET的GPS接收机串口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串口通信和GPS数据格式,然后通过实例详细讨论了在VB.NET环境下应用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GPS接收机之间利用串口传输并提取定位信息的方法。所设计的算法可以应用于基于PC机的车载GPS道路信息更新中。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高、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57.
基于车载GPS技术的道路更新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Visual Basic.NET和ArcGIS Engine组件技术,设计了基于车载GPS技术的道路更新系统;讨论了道路更新系统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建设目标、总体构架、数据库及功能设计。实践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成本低、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8.
船基激光法波浪测量仪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船基激光法波浪测量仪器研制的可行性。船载激光测波是利用舰船作测量平台,在水面上方设置激光测距装置,以一定的频率测量探头与水面的垂直距离,分析所测距离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波浪高度、周期等信息,描述出波浪的形态和变化规律。文章提出了测量原理,分析了可能遇到的测量误差,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得出了研究开发船基激光法波浪测量仪器的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似乎有一种“中国旅游世界化,世界旅游中国化”的文化倾向。基于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CINII与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KAKEN收录的中国旅游研究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内容焦点与趋势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日本对中国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研究、古镇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等新型旅游研究、旅游产业政策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研究、区域综合研究等方面。研究中国旅游发展是日本研究中国的重要领域,呈现出研究内容的多元与延续、研究方法的交叉与结合、研究区域的集中与扩大、密切关注中国旅游业发展动态、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趋势特征。厘清日本对中国旅游研究的整体特征,可以为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海外旅游形象的建构提供他者视阈下的思考与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60.
璩榆桐  程晓  刘岩 《极地研究》2020,32(2):164-176
冰盖表面消融是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敏感指示剂。冰雪消融会降低地表反照率进而影响全球能量平衡,表面融水会加剧裂隙的传播,降低冰架稳定性进而影响冰盖物质平衡。当前,高时空分辨率消融区分布数据的缺乏限制了南极冰盖消融发生机理和时空特征的深入探索。围绕南极冰盖大范围消融区(蓝冰、湿雪和融水)的提取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冰雪归一化消融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Adapted for Ice, MND WI_(ice))的消融区自动提取方法,采用2016年9月—2017年4月18景30 m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获取了消融区自动提取的MND WI_(ice)阈值,并以东南极达尔克冰川为例,实现了高空间分辨率的季节性消融信息提取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和地形阴影干扰较小的情况下,基于Landsat-8反射率数据计算的MND WI_(ice)采用单一阈值(0.136)对消融区的提取精度在67.7%—94.2%之间,平均精度为81.5%;达尔克冰川消融面积、消融区MND WI_(ice)均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时空变化特征;消融发生的时间不晚于Landsat-8数据观测的最早时间(9月7日);消融最早出现和主要分布区在地形下降剧烈的东部接地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