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测试、测井资料解释等,用印模法编制了镇泾油田前侏罗纪古地貌图。通过分析古地貌与上覆地层延9的沉积相展布、构造格局及下伏长6的储层特征,认为延9的沉积相展布完全受控于前侏罗纪古地貌,辫状河道自高地经缓坡从山谷流出,北边河流有支流汇入南边河流;延9构造均为差异压实形成,高地和山脊易形成幅度较大的背斜构造;剥蚀面之下的长6储层物性明显受控于淋滤作用的改造程度,淋滤作用愈强、蚀变产物易带走,则储层具有较好的物性,而淋滤作用的改造程度和蚀变产物的易带走程度也完全受古地貌的控制,山谷为淋滤带最发育区。剥蚀面之上的延9油层主要受构造和砂体的控制,油层分布于高地和山脊;而剥蚀面之下的长6油层主要受控于淋滤带的改造程度,油层主要分布于山谷。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现场测量用小型质谱仪,该仪器能够用来监测水体中的痕量重金属元素如铅(Pb)、铬(Cr)、镉(Cd)、铜(Cu)、铁(Fe)以及砷(As)等,对水质环境污染的现场、实时、连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隧洞穿越地区地形复杂,隧洞工程勘察难度大,钻机施工困难,物探工作难度大,快速有效地开展工程勘察安全性评价工作对后期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以某项目为依托,综合利用以往地质资料,采用温纳和斯伦贝谢两种装置高密度电法工作,分析其不同装置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温纳装置探测深度较大,横向分辨率较高,高阻异常体特征反映较明显;斯伦贝谢装置探测深度相对较浅,其垂向分辨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低阻异常体反映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4.
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GCFID测定方法对厦门西港表层海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了分析,9个站位点的PAHs变化较大,从106.1ng/L变化到4365.ng/L;但与世界其他相似地区比^「1」,尚属轻微污染。PAHs主要来源于海上油污染、燃烧产物和城市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5.
1 雨量传感器翻斗翻转不灵活或不翻转 这种情况造成干簧接点不闭合,不输出或少输出电路导通脉冲,就会出现雨量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相差较大.处理方法:清除翻斗支点的脏物,以减少翻斗翻转阻力,重新安装翻斗,轻轻拨动使其正常翻转,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翻斗内壁或其他物体,以免粘附油污.  相似文献   
126.
新一代冰流模式乌阿及其在南极埃默里冰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腾  陈卓奇  李慧林  程晓  韦屹  刘岩 《冰川冻土》2020,42(1):254-264
南极冰盖不仅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指示器, 其消融所产生成的淡水输入也是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主要不确定性来源。数值模式是诊断冰流动力机制、 评估冰盖物质损耗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乌阿(冰岛语úa或英语Ua)冰流模式的基本原理, 并利用该模式模拟东南极埃默里冰架的动态变化。乌阿冰流模式基于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的垂直积分, 在自适应不规则三角网格上求解微分方程, 仅用少数参数规则即可构造适应冰流动力特征的网格结构, 有效缩减运算时间。采用当前主流的模式边界数据集, 针对埃默里冰架设计了两个试验。试验一为反演试验, 试验中模式的代价函数在100次迭代后下降三个数量级, 表明模拟的流速与遥感观测吻合(RMSE = 13.35 m·a-1), 但高频细节仍有待提高; 试验二为预测试验, 测试了模拟冰厚变化率的不确定性, 以自由漂移量接近零为标准选出一组最优模型参数, 最后假设埃默里冰架解体情景开展模拟, 结果表明冰架解体会导致海平面上升(45.36 ± 0.08) mm。随着资料更新迭代, 基于最新发布的南极底部地形数据模拟效果是否提升还有待未来检验。  相似文献   
127.
为探明珠江口黑鲷海捕苗种与人工繁殖苗种间的形态差异,作者采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对采集自珠江口两岸的海捕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苗种与2个繁殖场的人工繁殖苗种进行形态差异比较,比较了不同样品组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可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2项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9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汕头苗场(ST)样品组与另外3个样品组距离最远,判别分析结果同样显示以对该样品组判别准确率最高;可数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组间背鳍鳍条数、鳃耙数、椎骨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样品组间的形态差异,各分析方法获得结论基本类似,相互印证。该研究结果显示,采集自不同繁殖场的黑鲷苗种与珠江口海域野生苗种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但没有证据显示这种差异已导致黑鲷野生和养殖群体间明显的形态分化。  相似文献   
128.
生物学研究及种类鉴定是绿潮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石莼科绿藻常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探讨了系统分类研究难点,并利用ITS、rbcL等基因序列以及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石莼科10种绿藻的序列结构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关系.研究显示,石莼科浒苔属和石莼属绿藻rbcL和ITS序列差异未体现出属间分化的差异,根据rbeL序列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石莼和孔石莼、肠浒苔、扁浒苔都聚类到同一进化枝上,而裂片石莼和网石莼、浒苔和缘管浒苔聚类到另一进化枝上,这显示出在分子进化水平上较为一致的结果,为浒苔属和石莼属系统分类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根据质体蓝素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阿氏石莼和孔石莼在NCBI上发表的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在第1进化枝中,浒苔的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在第2进化枝中.但在第1进化枝中,孔石莼的3个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没有完全分布在同一个分支上.  相似文献   
129.
根据1951-2001年奥地利人口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时空间规律,以及人口变化中的增长区和下降区的区域配置等特征,并建立人口变化模式。研究表明:20世纪后半叶奥地利经历了其他欧盟国所表现出的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各个过程。特别是城市老龄化表现更为突出,据预测推算,到2035年奥地利将会有1/3的人口超过60岁。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应用了行政区划的区域方法,而且也依据土地利用的经济性质,在“土地经济生产小区”的基底上,对人口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透视。研究结果显示: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地中的城市区域人口增长幅度最大。沿着捷克和斯洛伐克边界伸展的北部和东北部区域是最严重的人口缺失地区。而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地东部的一些早期产业都市及其郊区,乃至更远一些的南部和东南部的老工业区域,目前由于普遍存在着经济的困境,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地区人口的下降。但奥地利未来的总人口趋势将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30.
彭晓波  孙砚泽  文志刚  何文祥  刘岩  王宁  严刚  刘栩  钟鸣  高永亮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0-2022030020
原油中酚类化合物在水驱过程中随着含水率上升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这一特征暗示酚类化合物在油相和水相中分配行为差别明显,对该规律的认识,有望根据酚类浓度含量的变化判断油藏中水驱前缘的方向。笔者等通过研究油水梯度配比实验后的酚类化合物的分配特征,确定烷基酚在原油和水中的分配规律并计算得到烷基酚的油—水分配系数:苯酚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98,C1烷基酚的平均油—水分配系数大小为4.60;C2烷基酚平均油—水分配系数为12.82;C3烷基酚油—水分配系数平均值为54.69。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中烷基酚的浓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并且C1烷基酚对含水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中间甲基酚与对甲基酚变化尤为明显。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烷基酚在油和水之间分配的理论模式,用于描述不同水/油比率中的烷基酚的分配规律。根据分配模式可知,具有不同油—水分配系数的烷基酚异构体在原油和水之间的分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着水/油比率的增加而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原油中的烷基酚最终浓度都趋近于零。该分配模式能拓展油藏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以期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