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岩 《河南气象》2004,(4):45-45
1 雨量传感器翻斗翻转不灵活或不翻转这种情况造成干簧接点不闭合 ,不输出或少输出电路导通脉冲 ,就会出现雨量记录与人工观测记录相差较大。处理方法 :清除翻斗支点的脏物 ,以减少翻斗翻转阻力 ,重新安装翻斗 ,轻轻拨动使其正常翻转 ,注意不要用手触摸翻斗内壁或其他物体 ,以免粘附油污。2 引流管不畅通或堵塞有降水 ,采集通信软件显示“雨量数值栏为N(即无降水 ) ,雨强0 .0”。此时应检查集水器和引流管是否堵塞 ,再检查线路接头是否松动。若雨势较大 ,采集通信软件显示却很小 ,说明集水器和引流管不畅通 ,应及时疏通。3 无雨 ,采集通…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鲁中地区土壤水分精细化预报模型,利用2010—2013年农田土壤水分自动站逐日资料进行土壤水分年、月变化特征研究,并结合附近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农田蒸散模型为基础,采用逐步回归和曲线估计等方法建立4—6月无降水条件下平原水浇田与山旱田土壤水分1 d、7 d降幅的经验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鲁中地区0~10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年变化趋势和0~50 cm基本一致,年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出现在6月,年降幅最大出现在3—6月,易出现干旱。对预报模型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代平均相对误差为0.07%,7 d模型和1 d模型滚动预报第7天0~50 cm土壤水分贮存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15和-2.17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7%和-1.56%,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性,预报精度较高,为鲁中地区土壤墒情监测和精细化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2015年9月11日,南水北调水正式进入密云水库,源水区丹江口水库水与密云水库水进行水质汇兑,由于两种水源水质化学特征存在差异,汇兑之后,密云水库水生态存在重构风险。因此,南水入库后,进行汇水区及整个库区的水质、水生态调查监测,明确水库水环境变化,对指导密云水库水质安全管理调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南水入库对密云水库水质、浮游藻类、大型水生植物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南水入库调水初期,密云水库各水质指标(除pH外)均有所升高;pH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最低达8.2,到2020年恢复到南水入库前水平;2015-2020年密云水库各监测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值在36~43之间,均为中营养水平,富营养化状态呈逐年改善趋势。库东、金沟浅水区域发生水华的概率大于深水区域;南水入库前后,密云水库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变化不大,但优势藻种构成季节变化显著;南水入库后,库区岸边带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以及陆生草本植物全部被淹没致死,目前发现潮河入库口和白河入库口存在大量的水生植物,库北岸边带有狐尾藻、大茨藻零星分布。预计库岸带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恢复还需要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4.
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危及海洋经济发展,而且已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本文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质量现状,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工程海藻培育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期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Harv.)Suringar)幼孢子体为材料,测定藻体对机械损伤的防御应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机械损伤会诱导藻体内活性氧含量上升,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当裙带菜受到机械损伤后,体内O2-和H2O2以及MDA等物质迅速积累,藻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上升、CAT和POD活性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GSH和ASA迅速合成,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活性氧以及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仅在3h内高于对照组。该实验结果表明裙带菜幼孢子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抗氧化系统会参与调节机体活性氧平衡,这种抗氧化机制的存在可以更快速、更节能、更有效地修复藻体所受损伤。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的污染物质在被臭氧氧化时发光特性不同的原理检测水质污染。检测出来的发光光谱与不同污染源的特征光谱进行对比,辅助发光时序等特征,检测几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确定污染源。对涉及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最近和即将发生的崩解事件不会削弱埃默里冰架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架崩解约占南极物质损耗总量的一半。借助卫星遥感本世纪已经观测到多次大型崩解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冰架消涨的自然循环,某些崩解事件只是周期性重现而并非近年来南极升温导致。2019年9月-10月,我们通过“哨兵一号”雷达卫星和“京师一号”小卫星完整地记录到发生在埃默里冰架前端的一次大型崩解事件,并利用冰流数值模式模拟了本次以及未来两次即将发生的崩解事件对该冰架的动力学影响。遥感观测表明,埃默里冰架前端发育有两条纵向、两条横向和一条斜向共五条大型裂隙。它们沿尖端继续向上游延伸可以造成三次崩解事件,其中第一次发生于2019年9月末,D28冰山随普里兹湾涡流向西北方向旋转漂移。依据前人推测的崩解周期,我们在模型中设置五组试验,选择露出海面体积、接地面积、冰流通量三个参数估算冰架对三次崩解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设计合理的网格系统,我们的模型能够捕捉到每次崩解事件释放的物理信号。三次崩解总体响应趋于一致,仅表现出微弱的差异。在一个60年的崩解周期内,三次崩解引发冰流加速70 m/a,前端减薄2 m,接地线退缩60 km2,共约造成40亿吨额外的物质损耗。然而上述变化仍然处于最新卫星估算误差内部,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崩解事件并不会显著削弱埃默里冰架整体的稳定结构。考虑到这还是首次明确观测到该冰架进入新一轮崩解周期,未来仍必要收集更长时间序列的遥感资料用以验证模式结果。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企业作为塑造创新地理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区位选择的外部特征及内在机理亟须予以系统化研究。基于对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的细分行业与空间建库,采用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细分行业下的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类型以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为主,并以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为辅;(2)创新型企业空间集聚的不均衡特征显著,呈现出“一核一带多节点”的集聚分布特征,且合肥、芜湖是两个重要集聚区;不同细分行业视角下创新型企业的空间分布形态各异,可归纳为点-轴式、极核式、双核式及多核分散式等4种空间组织形态。(3)创新型因子对于创新型企业的空间集聚最为重要,但传统型和政策型因子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视。其中,产业基础、人力资本、创新投入是最核心的因素,但各行业创新型企业的影响因素作用力则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象山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部沿海,属于半封闭式海湾,是以海水养殖区和海洋牧场示范区为主的重要多功能水域,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象山港海域在早春低水温环境中细菌的多样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3月份的象山港水域进行检测。沿象山港南部海湾随机选取6个取样点(G04,G06,G08,G09,G011,G012),共检出836属和2 166种细菌,隶属33个门、91纲、186目和352科。其中优势细菌类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在G04中占比最高(91.45%),拟杆菌门在G09中占比最高(18.05%);而放线菌门在G12中占比最高(7.95%)。在经度较高且离海岸较远的水域,细菌丰富度也越高;同时随着取样位点纬度的增加,γ-变形菌丰度逐步增高,其中在G04中最高(72.76%),在G12中最低(29.11%)。各取样点的细菌分离培养结果也表明弧菌属丰度较高,且主要集中在G04中。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象山港早春全水域的细菌结构组成框架图,可为象山港的水产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聚焦于人类活动在印度洋和中、高纬度大洋中遥远岛屿的表象,着重阐述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建筑、采矿、生物引进,以及旅游业开发等人类活动的若干方面的观察和考证,总结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地域,没有哪一个环境能够保持与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系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