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中,对凹腔内局部补氧的点火强化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手段研究了不同的补氧方式对凹腔内火焰分布特征和燃烧强度的影响,并针对并联双凹腔燃烧室构型,研究了在单侧凹腔补氧条件下向异侧凹腔的火焰传播过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凹腔内补氧的方式能调节凹腔内的燃料浓度分布、改善凹腔内的燃烧过程,控制燃烧放热强度;稳态燃烧情况下,观察到凹腔驻留火焰的两种存在特征,分别表现为:由回流区热量反馈机制作用下的凹腔局部驻留火焰和燃烧室全局压力反馈影响下的凹腔剪切层火焰。只有在单侧凹腔燃烧建立了全局压力反馈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凹腔火焰的异侧传播。   相似文献   
72.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测算变差系数等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区域视角比较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2000~2010年,中国四大板块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较快,区域之间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从中观省级层面上,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另外,信息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3.
金川矿区尾矿库排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现状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东  李峰  孙伟 《冰川冻土》2012,34(1):114-119
处于甘肃河西干旱区的金川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废渣,废水排放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其重金属离子会对人体有危害.重点对尾矿库排水对当地地下水水质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库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绘制了尾矿库排水影响区的地下水中Ni、Cu、Zn和Cr四种主要元素平面分布等值线图,分析了重金属离子污染来源;通过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对尾矿排出废水中主要污染物(Ni、As、Cu、Cr、Cd、SO24-等组分)分布进行了模拟预测,对各类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地下水质监测和处理排放.  相似文献   
74.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投入。但科技投入只有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国立、地方、企业三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各省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但具体到各省份,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有升有降。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配置关系仍需优化调整。探索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驱动与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实现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国立科技创新资源、各地区自主决策的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市场驱动的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三者有机结合、高效配置,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实现由依靠传统资源要素进入到依靠科技资源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余金艳  刘卫东  王亮 《地理学报》2013,68(10):1380-1388
基于超制图学的基本思想,建立模型将物流配送的时间距离,换算成km为单位的空间距离。在此基础上,通过ArcGIS 的地图投影空间变换方法,用换算出的“距离”重新定义两地间距离,变形原地图形成时间距离地图。选取位于北京的50 家淘宝网化妆品C2C电子商务卖家,分析其近6 个月的交易信息,基于时间距离地图,研究其虚拟商圈形态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C2C电子商务在时间距离地图上的虚拟商圈,呈现出与传统零售业商圈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特征:信息技术降低空间摩擦,使得虚拟商圈辐射范围较广;“时间距离”影响了消费决策,虚拟商圈呈现出近圆形圈层;但“时间距离”的“摩擦阻力”不是消费决策唯一影响因素,虚拟商圈的渗透性、重叠性、动态变化较传统商圈增强。  相似文献   
76.
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周莺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3,33(3):257-265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关于中国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等单指标层面,关于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还很少。通过建立IDI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测算变差系数等方法,从宏观和中观区域视角比较系统的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2000~2010年,中国四大板块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较快,区域之间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从中观省级层面上,2000~2010年,省际之间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空间格局有较大变化,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另外,信息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7.
陆地表层综合地域系统划分的探讨--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绍洪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05,24(2):169-177
近年来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愈益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起来,强调综合性。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难点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结合。本文从综合区域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入手,在传统的地域系统划分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在区划中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原则,并区分了不同空间层级两者的不同作用。等级单位采用五级制,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将其划分为3个生态带,15个地-人区,22个生态经济地区,29个经济小区。研究显示,刻画这样的陆地表层综合地域系统,有助于认识我国陆地表层中的人地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8.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出露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岩石由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岩石稀土元素具LREE元素富集、HREE元素亏损,有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Rb/Sr,Nb/Ta,Zr/Hf等特征显示岩石具壳幔混合特征。岩石具有板块俯冲碰撞前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特征,应该为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79.
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金融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已受到越来越多地理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图总结国外学者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研究议题,提出对我国金融地理研究的启示。国外金融地理学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理学家开始关注金融机构在引导特定地区资本流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0年代,学者们转向研究金融在西方社会中的角色、特定金融制度的空间组织与运作、金融中心的发展、金融流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90年代以来,金融地理研究中出现了三个贯穿、且相互增强的研究对象,即解除管制、技术创新及全球化,相关研究中出现了文化制度转向。当前主要研究议题包括: 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及萎缩; 金融排除及其带来的地方货币系统的研究;货币地理学研究等。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及经验,我国可以在金融服务网络的空间格局、货币流地域差异、金融排除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0.
在陡斜矿体上施工分支钻孔,不但节约钻探工作量,减少钻机搬迁、修路次数,对环境保护和提高地质找矿效果也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了用LZ型连续造斜器在易斜地层施工定向分支钻孔的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