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34篇 |
海洋学 | 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地理学会于2017年3月25日在南京召开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高层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陆大道先生到会发言。陆院士分析了变化条件下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认为国际和国内的重大变化对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陆院士的讲话,就新时期我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重点从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中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与宏观经济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知识生产与人文地理学、非洲地理研究、"多规合一"等时代新要求和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政策地理等方面阐述了对新时代、新变化和新条件下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2.
陆地表层综合地域系统划分的探讨--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地理学研究的突出特点是,愈益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起来,强调综合性。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难点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结合。本文从综合区域系统划分的指标体系入手,在传统的地域系统划分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在区划中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原则,并区分了不同空间层级两者的不同作用。等级单位采用五级制,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例,将其划分为3个生态带,15个地-人区,22个生态经济地区,29个经济小区。研究显示,刻画这样的陆地表层综合地域系统,有助于认识我国陆地表层中的人地关系,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3.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克其克孜苏花岗岩开展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中的锆石U- Pb加权平均年龄为442. 3±4. 4 Ma(MSWD=2. 7),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区域上新解体出的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SiO2含量为68. 96%~70. 40%,Na2O含量为3. 08%~3. 14%、K2O含量为3. 93%~4. 32%,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 06~1. 13,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和U、Th,而不同程度亏损Ba、Nb、Sr、Ti、Zr等高场强元素。结合区域资料及前人成果,本文认为克其克孜苏花岗岩与俯冲碰撞构造环境有关,可能代表了东昆仑造山带西段原特提斯洋在晚奥陶纪—早志留世的俯冲消减作用,为东昆仑造山带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和南昆仑结合带早古生代的岩浆活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55.
“一带一路”建设模式研究——基于制度与文化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学术界提出了新命题,需要对已有建设模式和建设项目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以往地理学主要关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涉及的范畴要大得多,既包括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包括中国提供融资并承建的项目,还包括一些新兴的混合项目。已经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容易忽视的因素是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利用“制度和文化转向”研究思路来剖析“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总结其建设模式,对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一带一路”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制度和文化转向”出现的背景以及主要研究脉络;而后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主要形式,提出了基于工程总承包(EPC)、基于特许经营和企业直接投资三大类建设模式;最后借鉴“制度和文化转向”的研究技巧,从“地域嵌入的广度和深度”和“技术及项目的‘破坏性’”两个维度,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分为变革性项目、支撑性项目、一般性项目和海外经贸合作园区4种类型,用以识别它们的制度和文化敏感性,并举例进行了说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框架为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介绍了杭州市留石快速路的总体设计,通过该工程的方案研究,尤其是通过对于既有城市道路、立交进行快速路改造的方法和经验的总结,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8.
国际发展研究指相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知识在发展中国家本地化的研究,是西方地理学的经典议题。本文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发展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出现背景、兴起过程和学科格局,系统评述了国际发展知识演变的4个阶段,即现代化理论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新自由主义阶段(20世纪80—90年代)、新结构主义阶段(21世纪初10年),以及新现代化理论阶段(21世纪10年代至今)。借鉴西方经验,对照当前中国崛起的过程,提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发展知识的新阶段,应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地理学。结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要求,立足学科优势,建议了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地理学研究的4个方向,包括基于中国的区域发展经验和空间治理模式研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地理研究,“一带一路”建设海外重大项目案例研究和国际发展融资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59.
信息时代的企业区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信息化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许多理论和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化对传统区位理论提出的挑战以及赋予其的新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对企业区位因子的影响,然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对企业区位产生影响的机制,最后通过美特斯邦威案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区位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同时,信息化也对其他区位因子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传统物质区位因子的弱化以及带来新区位因子作用的不断突显.在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区位再选择的过程中,“时间成本”是决定新区位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60.
古旧建筑经多年使用之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材料劣化、结构损伤等,在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检测工作广泛开展,如何更充分地利用这些珍贵的检测成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本文针对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某历史保护建筑物,根据前后相隔10年的2次结构检测鉴定结果,分析了建筑物服役过程中,其材料、构件性能、结构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以及造成构件损坏的主要原因。鉴定结果认为,该建筑物整体性依然良好,能满足历史建筑物保护和结构承载能力的要求。同时,结合该建筑物现状,分析了其结构构件时变安全性,为采取合理的加固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