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34篇 |
海洋学 | 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2篇 |
自然地理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212.
213.
美国干旱区农业与干旱区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干旱区农业发达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了干旱区农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说明干旱区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14.
我国城镇化及小城镇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概念辨析城镇化是伴随现代经济和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并在空间上向城市和城镇转移。过去200年来,全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3%增加到47.2%。但是,城镇化绝不能仅仅理解为人口就业性质和空间分布的转变实质上,它是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区组织方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是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等在空间上聚集的过程。一方面,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密不可分;没有经济活动从以农业生产为 相似文献
215.
216.
信息技术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以诺基亚北京星网工业园为例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最近通信技术的进展引发了对经济活动集聚和扩散力量的争论。本文以坐落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星网工业园为例 ,探讨在新的信息技术下地方企业集群的动力机制。过去几十年中 ,新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空间变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只是一种提供可能或促成发生的介质 ,并不是决定性的。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会导致企业的“虚拟集群” ,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和缩短供应链的必然结果 ,但是零部件厂是否选择在地理空间上与整装厂集中在一起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在这个过程中 ,时间成本正成为企业空间组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17.
基于家庭区位需求的城市住房价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城市住房价格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研究多侧重于空间位置分析,从城市系统角度刻画住房价格分异现象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土地利用—交通相互作用理论”,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是各类活动通过交通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构建了交通可达性模型,综合全市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交通网络评价城市区位条件,并以北京为例,从就业、教育、消费、医疗服务等各方面评价了城市区位条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家庭成员结构,模拟分析了家庭区位需求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案例研究表明,本模型对房价的模拟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达到很好的效果;家庭的区位选择决定着住房价格的空间格局;各类活动中就业对北京市房价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消费、教育,而医疗服务对住房价格影响相对较弱。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模型系统阐述了城市经济活动分布格局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经济活动分布发生变化时模拟结果随之变化,因此,本模型可以进一步拓展用于“以业带人”政策实验,模拟分析疏散各类经济活动后住房价格的变化,也为城市房价及土地市场分析研究提供模型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加剧, 资源和环境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30 多年来, 我国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但同时对世界经济和资源的依存程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中国的快速崛起过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如何从全球经济、资源和环境角度, 构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与战略, 如何建构能够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中国自己的全球地缘政治战略, 并参与全球共管, 是开展世界地理与资源研究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219.
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形成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局面,但这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是单纯的“政策说”可以完全解释的,其中,地学因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所谓地学因素指人地关系中的“地“要素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基础;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相对比较稳定和长久的,本文从强调地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在国家制定区域政策中应起到的作用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分析论述影响我国区域发展的地学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区位因素、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并基于对地学因素的分析提出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20.
The use of multi-perspective and multi-scalar city network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range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 spatial interactions and linkages. In particular, road linkages represent key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ependence and distance decay,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depicting spatial relationships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refore, based on highway passenger flow data between prefecture-level administrative units,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identify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s and regional impacts of city networks in China,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s of the existing functional regions, aiming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city network structures and to provide new cognitive perspectives for ongoing research. The research results lead to four key conclusions. First, city networks that are based on highway flows exhibit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 and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to a large extent spatially coupled with the distributions of major megaregions in China. These phenomena are a reflection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t regional scales as well as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Second, 19 communities that belong to an important type of spatial configuration are identified through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 and we suggest they are correspondingly urban economic regions within urban China. Their spatial metaphors include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economy,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megaregions, and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Third, each community possesses a specific city network system and exhibits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 and various spatial organization patterns. Regional patterns have emerged as the result of multi-level, dynamic, and networked characteristics. Fourth, adopting a morphology-based perspective, the regional city network systems can b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monocentric, dual-nuclei, polycentric, and low-level equilibration spatial structures, while most are developing monocentrical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