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南缘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但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究其原因可能为博格达山体与周缘凹陷的盆山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后期演化对成盆成烃的控制与约束作用认识不够深入。沉积盆地中保存的碎屑物质记录了盆地在沉积过程中周缘造山带岩石圈特征和盆地动力学性质,而沉积重矿物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全程参与在这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所以碎屑重矿物是源区母岩信息的重要载体。根据重矿物碎屑的磨圆情况、含量变化、组合特征以及不同重矿物指数等矿物岩石学特征,研究侏罗纪时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为博格达山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头屯河时期提供有力的佐证。依据重矿物特征将侏罗纪博格达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晚期,构造相对稳定阶段;中侏罗晚期-晚侏罗世,构造隆升强烈阶段。并结合前人的构造热年代学、U-Pb年龄,古水流等研究成果,认为在早侏罗世-中侏罗晚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汇水沉积区,物源主要来自卡拉美丽山,在中侏罗晚期-晚侏罗世,物源来自于博格达山,认为此时博格达山已经隆升。  相似文献   
42.
1961-2005年新疆博州地区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新疆博州地区1961-2005年的气候生长期、无霜期、大于10 ℃活动积温、夏秋季平均气温、 夏半年炎热天气等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1)博河上游地区1981-2005年25 a气候生长期缩短了7.8 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1961-2005年45 a气候生长期分别延长12.4 d 和6.7 d;2)博河上游地区终霜显著提前, 25 a间无霜期延长了17.0 d, 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初霜显著推迟, 45 a里无霜期分别延长了15.8 d和13.5 d. 3)≥10 ℃活动积温初日普遍提前, 终日普遍后推, 积温累积值普遍增加;博河上游一带25 a≥10 ℃活动积温持续期延长了16.5 d, 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45 a间分别延长了17.6 d与4.5 d;4)艾比湖以南地区6-8月里的炎热天气平均以0.8~1.1 d·(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 年炎热天气平均以3.2 d·(10a)-1左右的速率增加;5)博河上、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夏秋季(8-9月)平均气温分别以0.20、 0.40、 0.17 ℃·(10a)-1的速率增加;6)博州农业热量"高值中心"强度增加不大, 但高值区域扩大化, 离高值区越远, 变幅越大.  相似文献   
43.
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盆地特征与成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造山带结合,动态、系统地探讨伸展盆地的成盆机制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路。本文以后碰撞环境下的伸展盆地为对象,与其它类型伸展盆地相区别,尝试探讨其大陆构造属性和成盆机制。后碰撞伸展盆地一般平行于造山带展布,受相邻活动造山带控制,形成于造山带后碰撞构造环境。盆地的转换、叠合过程与相邻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表现为动态的耦合关系,即由前陆盆地与主碰撞造山带相耦合,发展为伸展盆地与后碰撞造山带相耦合。其成盆机制实质是地壳缩短增厚后的去"山根"作用,拆沉作用造成加厚地壳减薄,并诱发基性岩浆活动,在地表形成裂谷或断陷,接受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强震间库仑应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梳理相关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1219-1920年10个M≥61/2的历史强震的震源参数,建立了相应的黏弹性位错模型,计算分析了强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与迁移,及其对后续强震断层面上应力作用特征.结果 表明,公元1495-1920年间的7个强震存在明显的应力触发关系:随着前序强震的发生与作用,直至后序强震发生前,其断层面整体的累积库仑应力变化都出现了由缓慢变化到快速升高现象,其增长速率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不等.与该现象相反,公元1495年前的强震间累积库仑应力变化以负值为主,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触发关系.进一步的模拟研究还显示,这些早期的强震对1495及其后强震的发震断层所受到的库仑应力作用的极性和大小影响都不明显.整体上看,1495年前后强震间的库仑应力作用特点与同时期该地区地震应变能释放的相对缓慢和相对快速的两个阶段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指示出强震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与迁移对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西缘边界带可能存在的强震丛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所展示的强震间库仑应力变化的演化特点为进一步揭示强震间触发机制及其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5.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年12月23日前在玉树附近还发生过另外一次大地震,造成全户伤亡无存或不堪...  相似文献   
46.
北京时间2022年1月8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了MS6.9地震,震中位于冷龙岭断裂西端与托莱山断裂过渡区。地震发生后,文章利用亚米级分辨率的高分7号卫星影像对本次地震产生的地震破裂带进行详细解译,并与野外调查结果进行对比,获得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形成两条破裂带,长度分别约21 km和5 km,分别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和托莱山断裂东段展布。地震破裂带由一系列雁列式地震裂缝、挤压鼓包及拉张凹陷组成,破裂带组合特征反映出发震断裂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但利用影像并未识别出同震位错等定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比冷龙岭断裂东段存在的历史地震破裂带,讨论了冷龙岭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  相似文献   
47.
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位于祁连山北缘的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该断裂西起玉门青草湾,向东经老玉门市、大红泉止于骨头泉,全长约80km,整体走向NWW。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可将其分为三段:东段构造形态简单连续,为逆冲断层陡坎为主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中段结构复杂,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以逆冲扩展为主;西段未出露地表而成为盲断裂-褶皱带。通过对断层陡坎差分GPS测量及相应地貌面年代测试,得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逆冲速率约为(0.73±0.09)mm/a。  相似文献   
48.
10余年来甘肃省中强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纳总结了1995年以来甘肃省所发生的9次Ms5.0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构造特征,综合分析了其共性和个性特点。结果表明:所发生的中强破坏性地震大多位于活动性较弱的次级活动断裂带上或主干活动断裂带边缘,其分布具有时间上的分段性、空间上的分区性和迁移性特点,并具有从山前向盆地内部扩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9.
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中试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使用羟基处理设备和管道作为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的管道。研究了羟基对海产小球藻、游仆虫和异养细菌的杀灭效果,说明羟基能有效杀灭压载水中的微小生物;并模拟船舶排放压载水过程中排放地的海水对处理后压载水的稀释作用,稀释后的水样经过96h的培养,没有发现微小生物复活的情况,证明了羟基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在长度为4m(接触时间为2s)的接触管道内已经完成。并研究了羟基处理压载水技术对水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有效杀灭船舶压载水微小生物的同时能改善压载水水质。  相似文献   
50.
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综述了兰州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最新进展情况。通过航、卫片解译,地质地貌调查,地球化学探测,浅层人工地震探测,电法探测,钻孔探测,特别是大型探槽等综合研究,对兰州市7条目标断层的新活动性提出了新的认识。修改了4条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即金城关断层、雷坛河断层、寺儿沟断层和西津村断层等前人提出为QP3活动断层,探测结果为Q1p-Q2P断层;特别是否定了穿过市区的晚第四纪活动的刘家堡断层(Qh)和深沟桥断层(Q3P),明确了马衔山北缘断层西段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断层,并为1125年兰州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