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洋水下设施生物污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海洋水下设施不断投入使用,严苛的海洋环境使得生物污损问题凸显。生物污损会对海洋水下设施功能造成严重的危害,缩短其服役期,影响其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抑制或减少生物污损,实现海洋水下设施的有效运行。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污损及其形成过程,总结了生物污损对海洋水下设施的危害,概述了几种我国沿海发现的典型污损生物,总结了目前采用的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或解决方案,并讨论了近年来新型防污策略的发展及生物污损控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基因组的获得传统上通常是采取长PCR结合鸟枪法或步移法测序。近年来新一代测序技术蓬勃发展,以454,Solexa和SOLiD测序平台为代表。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Solexa)并结合巢式PCR扩增,完成了大室别藻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大室别藻苔虫线粒体基因组是目前国际上获得的第一条苔藓动物软壁亚目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基因组全长为15861 bp,比已完成的4种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略大。大室别藻苔虫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0个转运RNA基因。通过与已测得的苔藓动物进行比较,发现目前已完成的5个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顺序显著不同。苔藓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的比较,今后可能会成为探讨该类群系统演化关系的重要信息来源。  相似文献   
13.
对2002年1月份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三条断面(68.5°E、70.5°E和73°E)用IKMT网采集的幼体后期南极磷虾(E.superba)的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南极磷虾主要位于64°S以南的海域,64°S以北磷虾数量很少。南极磷虾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8.85 ind.1 000 m-3和24.16 g.1 000 m-3,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的4个站位均位于深海区。调查海域内南极磷虾的体长范围在30—53 mm之间(N=1 758),平均体长为38.45±3.68 mm(SD)。南极磷虾的雌性比例接近1∶1,雌体占47.6%(次成体31.9%;成体5.7%),雄体占46.6%(次成体42.7%;成体3.9%),未成体占5.8%。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存在地域差异,调查海域西部未成体比例较高、雄体发育状态较低,而东部情况相反;70.5°E和73°E的站位磷虾种群结构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度区域磷虾体长较短,雌雄比例较高;低纬度区域体长较长,雌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4.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rydz Bay region during the austral summer of 1999/2000. The sample - collection was made at 15 sites in 3 longitudinal transects. Although krill were encountered at 14 sites, the abundance was comparatively low in general. The main component of the krill population was of post -larval stages. The mean numerical and weight density of krill integrated for all sampling stations in the survey area were 16. 17 ind. 1000 m -3and 12.02 g 1000 m -3 , respectively. In the survey area, stations with larger krill density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slope zone, except that the largest sample was collected in the open sea zone. No krill occurred in the only station of the shelf zone during our investigation. Krill collected from the slope zone were under better growth condi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open sea zone, but when the survey area is considered as a whole, the growth condition is normal.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在海州湾采集15个站点的底泥样品,对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到38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4种,甲壳动物5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1种,鱼类3种,扁形动物1种。春季平均生物量为3.3 g/m2,平均丰度为164个/m2;秋季平均生物量为26.8 g/m2,平均丰度为180个/ m2。本次调查与1959~1960年和2000~2001年南黄海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生物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