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杜梦莹  李艳  冯娟 《高原气象》2022,(6):1399-1409
利用1979-2020年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海冰和海表面温度数据集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半球秋季亚洲季风区内哈德莱环流(Hadley Circulation,HC)特征及其与热带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2年秋季区域HC表现为非赤道对称,上升支位于赤道附近,下沉支位于副热带地区。区域HC的第一模态(EOF1)占比59%,空间分布表现为非赤道对称,北部分支为主体且大于南部分支,上升支位于赤道以南;时间系数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且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有关。在拉尼娜(La Ni?a)事件发生期间,由于热带印度洋(Tropical Indian Ocean,TIO)的海温表现为显著的负异常且北半球TIO的异常降温大于南半球TIO,进而导致TIO出现异常的经向梯度从而促进EOF1模态的形成。第二模态(EOF2)占比15%,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分支范围与区域HC上升支范围一致,时间分布表现为增长的趋势,而上升支的范围与亚洲季风区TIO南北两个半球海温的增暖趋势相关,由于北半球TIO的增温速率快于南半球TIO,从而导致区域HC上升支的...  相似文献   
52.
抗紫红笛鲷血清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蛋白A-sephrose亲和层析法,分离提纯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制备了抗紫红笛鲷血清Ig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和鉴定,得到抗紫红笛鲷Ig分子重链的单抗6株,分别为IgG11株,IgG23株,IgG2a1株,IgG31株。这6株抗紫红笛鲷Ig的单抗各有1株与同为鲈形目的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Ig分子有很弱的交叉反应,而同鲽形目的牙Ping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Ig分子没有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种间特异性;同时揭示,同目不同属的鱼类血清Ig之间的相似度较低,不同目之间的相似度极低。  相似文献   
53.
在东亚夏季风变异的众多影响因子中,热带海温是影响夏季风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从季节内、年际到年代际时间尺度,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关于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影响东亚夏季风变异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特别综述了关于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影响和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系统回顾了热带海温对东亚夏季风与冬季风关联的影响及过程。最后,提出了在热带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尺度变化、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温的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4.
养殖海鲡肌肉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海鲡肌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质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鲡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21.5%和5.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9%和37.8%,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5.2%,其中C20:5和C22:6的含量分别为4.5%和12.0%,3.4kg阶段的养殖海鲡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55.
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是鲑鳟鱼类和温水性鱼类肠炎红嘴病的主要病原,可引起病鱼体表出血、肠道肿胀发炎等临床症状。本研究从患出血症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中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YR-H01),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YR-H01株为鲁氏耶尔森菌。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表现为肛门红肿、外突明显,部分鱼鳍基部和下颌处有出血现象,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且从组织中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施氏鲟的半致死浓度为7.2×106CFU,且攻毒剂量越大,临床病症出现越快。病理组织切片显示,该菌感染鲟鱼后肝细胞发生明显病变,淋巴细胞侵润,肝索结构消失,细胞肿胀,核空泡变性或核仁边缘化。  相似文献   
56.
热带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是近年发现的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其与ENSO的"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利用1955—2005年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和温度资料,确定了中太平洋海温异常型并研究了这种海温异常型与中国东部同期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中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时,我国江淮流域、西南地区的东部整层水汽含量偏少并处于水汽通量辐散区,不利于降水的形成,同时该地区上空垂直温度平流为正异常,利于异常高温的形成;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南部为整层水汽通量辐合区,水汽丰沛,且整层垂直温度平流为负异常,易发生低温多雨的天气气候。  相似文献   
57.
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不对称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寒列  李建平  冯娟  毛江玉 《气象学报》2012,70(6):1276-1291
利用195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站逐月降水资料,探讨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同期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与西南地区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正相关具有不对称性,即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处于负位相时,东亚地区环流形势不利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形成,对应着中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显著减少.而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大西洋涛动与中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中国西南冬季降水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环流结构是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型(CAT遥相关型).北大西洋涛动与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结构存在不对称关系,两者的关系仅在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时显著.冬季北大西洋涛动高、低指数年分别合成的波射线和波作用通量的结果表明,当冬季北大西洋涛动为负位相时,冬季地中海地区的扰动源会形成与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路径一致的波射线,同时波作用通量的结果表明,定常波由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一直传播到青藏高原及下游地区,而冬季北大西洋涛动高指数年,地中海地区的扰动源所形成的波射线偏北,波动传播到达印度半岛地区之后不再向下游传播.冬季北大西洋涛动对里海和中东—阿拉伯海—青藏高原及其下游的遥相关波列的不对称影响决定了北大西洋涛动与西南冬季降水的不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58.
秦岭山区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长期高强度、大规模的矿山开采遗留下来的矿山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秦巴地区的区域生态系统。为掌握秦岭山区金属矿山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生态风险以及迁移路径,本文以秦岭山区某金矿为研究对象,共采集69件样品(其中土壤样品50件、地表水样品19件),对Cd、Hg、As、Pb、Cr、Cu、Ni、Zn等8种重金属含量与pH进行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发射光谱法(ICP-MS/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方法测定元素含量,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对矿区重金属的迁移路径进行了解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As、Cd、Hg、Cu、Ni变异系数较大,人为影响因素显著,As与Cd的污染最为严重,每个区域的检出结果均超出背景值。(2)从空间含量分布来看,尾矿库受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其中As、Cd、Cr、Cu、Pb最高分别可超背景值28.9、22.6、1.41、8.69、0.345倍,农用地与工业场地次之,这与单项指数法、内梅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