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天津近岸海域2004-2012年水化学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芸  冯剑丰 《海洋通报》2014,33(2):215-221
基于2004-2012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综合污染指数、Daniel趋势检验和污染分担率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主要水质评价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海湾近岸海域主要评价指标的浓度整体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北部高于南部,西部(近岸)高于东部(远岸)的分布特征。无机氮的污染分担率在40%~50%之间,为首要污染物,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分别为北部和南部海域的次要污染因子。枯水期的活性磷酸盐在大港和塘沽断面显著增加,而COD则在汉沽断面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丰水期的COD在岐口、塘沽和汉沽断面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赤潮藻类浓度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渤海湾赤潮藻类浓度及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2003年5月~9月),以线性相关系数、秩相关系数以及Hoeffding独立性检验统计量来衡量藻类浓度和环境因子的各种相关性,从而选择出影响藻类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风速、气压、表层水温、pH值、盐度、DO、硅酸盐、NO3^--N与藻类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是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如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过度、赤潮灾害现象时有发生等。在文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经济健康评价信息系统”,对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相关因素监测值系统化管理,为海洋生态经济健康程度的评判,动态预测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渤海赤潮藻类生态动力学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基于渤海典型赤潮藻类——中肋骨条藻 ,考虑浮游动物的捕食、光照及营养物质的作用 ,建立了渤海湾的浮游动物—藻类—营养物质三者的动力学模型。运用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着重分析了模型的稳定性及分岔行为。研究了多个参数对藻类生长的影响 ,发现某些参数对藻类的生长影响不大 ,而某些参数则会致使藻类模型出现分岔乃至混沌行为 ,并给出了这些参数的阀值 ,这与赤潮的形成 (爆发性增殖 )密切相关 ;并根据渤海湾的赤潮数据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 ,所得结果对于研究赤潮的形成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组成和分类。从初级生产力模拟、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生态影响评价模拟三方面阐述了生态动力学模型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文利用收集到的关于天津市海洋生态环境数据和海洋经济数据,构建评价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采用有效性的概念来评价天津市海洋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及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知识发现在赤潮预测预警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大多数赤潮的预测研究工作着重在系统模型的准确性上,忽视模型所能提供的对生态系统行为的相互关系的解释的很多信息。而机器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够帮助对生态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深入的认识。文章将知识发现技术应用于海洋检测数据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将对于赤潮预测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建立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浮游植物密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藻类密度数据的预测计算之中,并利用遗传算法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且自动确定网络结构,分别对神经网络的“当天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几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精度以及预测数据的趋势上都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学者使用的人工神经网络“当天模型”无法对其后数据进行预测,不能起到实际预测的作用,而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不仅达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而且网络结构简单,适用于浮游植物密度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