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被喻为“太空之吻”的休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的碰撞引起了了世人的瞩目,这一千载难遇的奇异天象的深远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天文学研究的范畴,它还涉及到人类学、生物演化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范畴。在1994年7月16日至22日(世界时)的碰撞期间,  相似文献   
82.
本文将根据地震数据识别地层结构问题归结为分布参数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利用脉冲变分原理给出了一个新的算法,此算法与文献[4]中算法相比较,计算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83.
南岭隧道为京广复线双线隧道,全长6.1公里。下连溪段靠近隧道出口。地表有京广既有线、连溪河和干线公路。隧道埋深40-90米。 1980年12月,隧道导洞从出口往进口方向施工至DK1986+269突水点,到1981年7月底地表出现9处陷穴。为控制陷穴的发展,首先采取了封闭导洞,继而河床铺砌及进行压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4.
根据浙闽台站记录的台湾琉球近震资料,研究了该区Lg波的组成及各震相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该区Lg波由多个速度不同的波群组成,在Lg1和Lg2两种波中可以分出Lg′1、Lg″1;和Lg′2、Lg″2四种震相,不同震区各震相的记录特征明显不同,鲜明地反映出地壳结构由大陆型向海洋型过渡的特点。此外,还对波列中的未知震相、影响震相记录特征的其它因素,以及震相标注和Lg波走时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86.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变化范围为(7.9±3.7)~(11.6±1.9)μm。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冷却作用时代,地质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明,天山在白垩纪存在一次抬升作用,天山和西昆仑山在中新世发生另一次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87.
华北震后趋势判断的前兆综合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华北邢台、渤海、海城、唐山、大同五大震例的各前兆学科震后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综合判断后续地震异常的3项定量指标与4项定性指标,还给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并计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当评判有震时又给出预报后续地震三要素的经验性判据.  相似文献   
88.
89.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度操作的从灰度变化信息获取表面形状的方法,并结合在频率域的强制可积约束,把对表面梯度空间的处理经过高斯球变换到空间处理,不仅较好地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和可靠性,而且有利于边界条件的确定。  相似文献   
90.
地震力学     
地震力学主要是研究地震发生时主破裂的形成、类型及状况,即所谓震源物理和震源成因问题。从物理观点看,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能量(应变能与动能)的激发、交换与平衡等力学问题。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震源区的实际破裂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对于简化的断层模型,若只考虑静力学效果,则是以介质对一定震源状态的弹性响应为根据的。即认为地球内部断层面的形成类似于晶体物理学中的裂纹扩展问题。将震源区的破裂解释为弹性体内位移的突然错动,称为弹性位错。引用位错理论研究震源,是地震力学研究的扩充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