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9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54篇 |
地球物理 | 109篇 |
地质学 | 126篇 |
海洋学 | 68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Internet/Intranet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主要WEBGIS系统的实现方法,有效地将GIS与Internet进行集成,提高了系统利用率,扩大了信息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02.
403.
保护江河源区环境 净化中华民族水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民族水塔”之称。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人类在该地区各种活动的影响,尤其是矿业活动,已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通过列举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并从规范矿业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04.
随着企业化转制和入世的冲击,勘察设计企业普遍面临更大范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实现升级改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在信息社会中,通过建立企业的电子图档信息资源库来有效管理多年积累的图档、文字等资料,可为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本文希通过系统论述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图档管理系统的功能、流程及技术创新点,达到总结经验、交流想法之目的。 相似文献
405.
406.
407.
塔中西部火成岩特征及其地震假构造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中西部地区覆于海相东河砂岩储层之上的下二叠统地层中广泛发育火成岩,并具有以火山口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布的特征。离火山口越近,发育厚度越大;离火山口较近处主要发育喷发岩,较远处则发育凝灰岩等。该区与火成岩有关的东河砂岩圈闭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火成岩刺穿型圈闭、与火成岩冷却有关的小型圈闭及火成岩侧向封堵圈闭。其中仅后一种圈闭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火成岩体为地震高速异常体,它可以引起下伏地震反射界面上拉,造成假构造。对TZ21井过井剖面建立了地质模型,并用不同的火成岩厚度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塔中西部地区火成岩地震假构造校正模板;根据该模板校正设计了TZ39井,证实校正效果较为理想。实验结果显示,厚度较大的火成岩体才会对地震反射界面的同相轴产生明显影响,薄层的火山岩体,如小于100m,则一般不会产生假构造。 相似文献
408.
阐述了建设观音阁水库遥测地震台网的必要性,介绍了台网的概况及系统工作原理;重点讲述了在台网建设过程中所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409.
本文首先对GIS和MicroStation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MicroStation的设计文件中元素的记录格式进行分析。由于MicroStation中元素的数据记录格式非常优秀,所以在做GIS系统开发的时候可以借鉴该数据记录格式。 相似文献
410.
近30 年来长江口岸滩沉积物与地貌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长江口潮间带宽度、表层和浅地层柱状样沉积物、典型水下岸坡剖面的现场测量,以及对潮间带宽度及水下岸坡剖面的多幅历史海图分析,研究近30 年长江口岸滩演变特征及岸滩演变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 岸滩沉积物整体上呈“北细南粗”的变化特征,横沙东滩北岸、长江和东海大桥下等主要大型工程附近潮间带柱状样粒序向上显著变粗;(2) 长江口部分潮间带宽度减少90%以上;水下岸坡由1980 年的“S”形向凹形、斜坡形等侵蚀型形态转变,岸坡明显变陡,侵蚀型岸滩特征凸显;南汇嘴至芦潮港岸段水下岸坡闭合水深1978-2004 年为-8 m,近10 年来滩底发生侵蚀,刷深约1 m;(3) 流域来沙量锐减导致长江口侵蚀型水下岸滩格局的形成;河口大面积围垦、青草沙水库和长江与东海大桥等大型工程建设是造成潮间带大面积损失和局部沉积物粗化的主要原因;沙体变迁是狭长型河槽局部岸滩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