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钦州湾丰、枯水期营养状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分析钦州湾1983—1984年及1996—1997年丰、枯水期水化学要素含量,论述该湾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湾水环境主要参数(S、pH和DO)均呈下降趋势,而相应的DIN、DIP、SiO3^-和COD则多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陆源水的物理混合过程是影响诸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生物、化学作用次之;通过N:P、Si:N、Si:P原子比分析可知,该湾营养盐结构具有由明显N限制转变为明显P限制的规律,而Si呈富足状态。营养状态指数显示,该湾营养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富营养型水域仅出现在1997年丰水期,其余季度月均保持明显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22.
利用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的调查资料,探讨了北海湾不同形态N/P比的分布、季节变化、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湾不同形态N/P比差异较大,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其中春夏季浮游植物生长为P所限制,而秋冬季则以N限制为主;秋冬季节各态N/P之间的关系最为显著;沿岸水的物理混合作用是影响该湾不同形态N/P比扩要控制因素,但生物和物理化学作用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3.
根据 1 998年 1 0月和 1 999年 1 ,4,8月在广西北海湾的调查资料 ,首次详细讨论了该湾总氮 (TN)、总溶解氮 (DTN)、颗粒有机氮 (PON)、溶解有机氮 (DON)等各种形态氮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湾各形态氮的含量变化随季节而异 ,表现为春夏季高而秋冬季低 ;区域变化以南流江口海域含量较高 ,北海、合浦沿岸海域次之 ,其它海域较低。经相关分析 ,得出影响该湾各形态氮含量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盐度 (S)和化学需氧量(COD) ,其次是悬浮物 (SS)和叶绿素a (Chl-a) ,pH和溶解氧 (DO)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4.
北海湾磷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转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98年10月1999年1月、4月和8月的调查资料,首次较全面地讨论了北海湾磷的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转化规律,通过相关计算,分析了不同形态磷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5.
涠洲岛水域生物理化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西1990年4月和10月对涠洲岛水域进行综合调查的统计资料,本分析探讨了该水域生物理化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N、P、Si营养盐均表现为秋季含量高于春季,N含量相对较低,Si是本水域最为丰富的营养盐,可能与该水域以珊瑚岩为主的地质结构有关。生物理化因子之间以次级生产力低且量值较为一致的秋季相关性较好;次级生产力高且区域性差值较大的春季相关性略差。但春秋季节均以生物作用影响占主导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26.
防城湾水质特征及营养状况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3—1984年度、1990年度及1996——1997年度3个不同时期的调查研究资料,分析研究了防城湾的水质特征及其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该湾水体中的盐度、pH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有机污染物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其余因子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相关分析显示,陆源输入对各化学因子具有主导控制作用,生物同化作用次之。N、P、Si营养盐中,N为1983—1984年度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1990年度演化为P和Si;1996—1997年度N、P、Si均呈充足状态,尤以Si最为显著。通过污染指数A及营养状态指数E的统计分析,该湾水质具有向污染型及富营养型演化的明显趋势。  相似文献   
27.
铁山港湾水质状况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铁山港湾是广西沿海受径流影响较小的海湾,也是“南珠”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通过1983-1984年和1996-1997年丰、枯水期对该湾的调查研究资料,在对该湾主要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水质指数法对该湾15a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湾15a间盐度呈相对稳定状态,pH,DO和COD变化不大,营养盐中N呈上升趋势,P则相反,Si随枯、丰水期变化而呈升、降趋势;但营养盐结构变化较大,显著N限制状况已转变为接近适宜,而P和Si则从供给充足向相对不足方向演化:水域营养状况属贫营养型,水质状况正在向良好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28.
铁山港湾生原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1999年12月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广西沿海东部东部铁山港湾生成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水域生原要素含量不高,与相邻的北海湾相比略低,但与1984年岸调的结果相比,N和Si呈上升趋势,P则呈下降趋势,N以陆源输入影响为主,而P和Si则以有机体分解的再生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29.
北部湾近岸海域硅酸盐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硅酸盐为水生生物主要营养盐之一。它对硅藻发育生长的作用特别大。研究硅酸盐在水中的含量变化,与河口化学、海洋区域生物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1983年4月、7月、10月和1984年1月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区海水中硅酸盐的含量分布变化特征。该海区未曾进行过硅酸盐的全面调查。只是在1962年至1963年第二次北部湾海洋综合调查时,在北海一带做过一条断面的调查,目前尚未见有文章报导。  相似文献   
30.
广西北海湾COD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探讨了北海深COD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生物要素及不同形态氮,磷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河流输入对本湾COD值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春、夏季、冬季最小,秋季则以沿岸排废,排污影响为主,水文要素对COD值的分布起主导控制作用,生物化学作用仅占次要地位;春、夏、冬三个季度月COD值与氮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秋季则与磷含量的相关性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