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D—InSAR二轨法监测徐州大屯中心区地表形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技术(D-hnSAR)是获取大范围地表形变的一种新方法。首先介绍了D—InSAR二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然后以徐州大屯中心区为实验区域,荻取了徐州大屯中心区2007年到2009年地面沉降结果,并与水准测量获取的沉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到2009年大屯中心区平均沉降量为3mm,年平均...  相似文献   
32.
相机技术参数的检校是保证成果质量能否满足精度要求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常用的几种检校方法进行归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优缺点,得出结论,为以后相机检校方法进一步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南海北部下陆坡深水盆地的沉积特征和地层分布对构造环境的影响,利用973、SO49等航次所获得的地震测线,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区下陆坡盆地新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并与北部的白云凹陷的层序进行了对比,识别出了8套地震反射层组,自上而下地层时代分别为上新世-第四纪(N2-Q)、晚中新世(N31)、中中新世(21)、...  相似文献   
34.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构造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造特征精细刻画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活动性的定量计算和平衡剖面分析,恢复了珠 江口盆地新近纪构造演化过程,探讨了盆地动态演化的区域动力学机制。珠江口盆地新近纪经历了构造稳定期和构造活化 期两大演化阶段。珠江组沉积时期,隆起区与坳陷区均整体沉降,仅坳陷内少量控盆断裂微弱活动,整体处于构造稳定阶 段。进入韩江组沉积时期以来,盆地进入构造活化阶段,坳陷区表现为连续沉降,先期控盆断裂活动强度明显增强,以断 块活动为特点;而东沙隆起区则经历了韩江组下段沉积时期、韩江组上段沉积时期和粤海组沉积时期三期同沉积隆升和万 山组沉积时期以来的持续隆升过程,同时发育了近EW向右旋和NW向左旋共轭走滑断裂带以及一系列NWW向次级张性断 裂。构造稳定阶段主要受南海扩张的影响,而构造活化阶段则是在伸展背景下发生的,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NW、NWW向 运动导致的仰冲和弧-陆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5.
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部隆起带是恩平凹陷的主要成藏带。利用基础资料, 系统分析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条件与特征, 总结了南部隆起带油气成藏的模式。恩平凹陷南部隆起带油气主要来自北侧EP17洼始新统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南部隆起带之下缺失文昌组沉积, 存在油气的有利仓储区, 油气通过沟通有利仓储区的断裂运移, 主要有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块油气藏、仓上-上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它源自圈背斜油气藏以及仓上-下盘诱导裂缝带垂向输导-连通砂体侧向输导-滑动破碎带侧向封堵-断鼻油气藏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6.
热带环流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热带环流成因.指出1998年处在热带环流强度偏弱的气候阶段,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南海热带夏季风持续异常偏弱,副热带夏季风偏强是造成长江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高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分布,为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还探讨了热带环流异常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它们的关系在1998年夏季降水预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7.
欧亚环流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林海  何敏 《气象学报》2004,62(3):355-364
文中利用奇异值分解 (SVD)方法 ,分析了 5 0 0hPa环流与中国降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 ,夏季高度场和降水场相互的空间分布与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型紧密联系 ,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对夏季旱涝趋势有较好的表征能力。冬、春季高度场和夏季降水场的相互关系显示出与夏季相类似的遥相关分布型。利用高度场与降水场奇异值分解的结果及前期环流异常信息 ,可以为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 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000km2的底辟带, 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拱、弱刺穿、气烟囱、底辟断层(或裂缝)、海底麻坑等类型, 主要发源于断陷期深湖相的文昌组(始新统) —恩平组(上始新统-下渐新统), 其次为坳陷期浅海-深海相沉积的珠江组(下中新统) —韩江组(中中新统) 的两套巨厚富泥沉积层.白云凹陷具有快速沉降、细粒充填为主、以及新生代的右旋张扭性应力场, 共同造就了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育.底辟构造的存在反映了白云凹陷中心曾经蕴育着高温、超压系统, 与之密切伴生的大量亮点指示着沿底辟构造的天然气垂向输导, 构成了古近系油气运移到新近系—第四系的成藏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39.
LW3-1-1井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白云深水区钻探的一口深水井,在4个目的层钻遇工业气流。该井在中新统珠江组和渐新统珠海组钻遇大套泥岩。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新统珠江组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0.5%,IH2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显示的几乎全是芳烃系列化合物,正构烷烃不可见,表征中新统珠江组烃源岩倾气。渐新统珠海组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ⅡB型,Ro介于0.44%~0.54%间,IH主要为200~300mg/g,氯仿沥青"A"GC-MS分析结果在TIC上芳烃化合物和正构烷烃并存,表征珠海组是以倾气为主,但也有部分层段是倾油气的。珠海组在分子组成上较珠江组明显富含正构烷烃,表明珠海组的倾油气性比珠江组强。  相似文献   
40.
南海中北部陆架-陆坡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中北部陆架-陆坡区作为南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构造单元,记录了大陆张裂到海盆扩张的丰富信息。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了该地区新生代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同时通过平衡剖面恢复工作,建立了新生代演化模型。研究显示南海中北部陆架-陆坡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新世—始新世的裂陷阶段、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裂陷-坳陷过渡阶段以及中中新世以来的坳陷阶段。沉积环境经历了河流-湖泊、浅海和深海的演化过程。南海北部陆缘下NW-SE方向流动的地幔流的存在使得伸展活动具有由北向南发育的机制。同时陆坡区盆地(如白云凹陷)显示出韧性伸展的特征,这与地幔上涌热岩石圈伸展引起的该区域地壳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