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3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应用广西境内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定义了区域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资料,使用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西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的特征和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广西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在1980s之前平均出现次数为4次·10a-1,过程平均日数为40d·10a-1,而在1990s之后平均出现次数为2次·10a-1,过程平均日数为23.7d·10a-1。(2)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期间,亚洲大陆中低纬度地区冬季气温整体偏冷,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在亚洲50oN以北地区为正距平,以南为负距平,有大型稳定的长波斜脊横槽活动,华南上空由低层向高层有暖平流。  相似文献   
52.
广西2013年夏季旱涝急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  陆虹 《热带地理》2014,34(6):767-775
利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全球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广西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广西8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对2013年夏季广西旱涝急转现象及环流背景特征等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广西2013年夏季总降水量接近正常,但发生了旱涝急转现象,第31―44候全区平均降水量偏少36%,而第45―48候全区平均降水量偏多1.4倍,转折点发生在第45候(8月第3候)。2)第31―44候平均环流呈现出典型的干旱环流特征,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平直,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并控制广西,华南上空水汽通量散度为辐散。而第45―48候平均环流在对流层低层呈现出明显的偏涝特征,广西处在副高南侧、并受热带辐合带(ITCZ)控制,华南上空风场为气旋式异常、水汽通量散度为辐合、对流加强。3)2013年第45候大气环流发生调整,沿110° E的副高脊线由25° N突然北跳到30°―35° N,ITCZ随之向北移动,并在缅甸―华南―菲律宾北侧稳定维持,台风接连影响广西,使广西由干旱迅速转为持续的雨涝天气。  相似文献   
53.
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unker)作为珠母贝进行插核育珠试验,分别以其左、右边外套膜作为小片,并用珍珠生长激素浸泡小片。两个试验组用珍珠生长激素浸泡的小片各插核育珠贝200个,空白对照组用海水浸泡小片括核育珠贝207个,育珠时间为6个多月。试验结束时,实验组珍珠的正圆珠率、白色珍珠比例以及珠层厚度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了9.28%,22.57%和52μm。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广西1958~2006年88个代表站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的EOF和REOF分析,探讨广西冬季气温异常冷暖年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研究分析冬季气温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场的特征:异常偏冷年份的前期极涡较强,副高偏弱,亚洲西风带经向度较大,南亚高压较强;到冬季,亚洲中高纬经向环流继续加大,东亚大槽加深南移,南亚仍维持一浅脊。异常暖年的形势恰恰相反。拉尼娜年结束年易出现冬季气温异常偏冷年份,而厄尔尼诺年结束年易出现冬季气温异常偏暖年份。同时,黑潮区气温的变化对广西冬季气温异常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西南季风和热带气旋耦合的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胜芳  唐文  何慧  陆丹 《海洋预报》2008,25(1):88-94
本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云图、风廓线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碧利斯"的路径、陆上维持、暴雨成因.结果表明:"碧利斯"登陆后折向西行与冷空气到达黄淮一带有关,以后折向西偏南行,是受大陆高压南侧东北气流引导;"碧利斯"在陆上维持长、登陆后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结构,与它处在鞍形场的有利流场、副热带高压从其东面加强西伸、正值西南季风爆发有关;暴雨的发生,与其"处在有利的气候背景,低压环流以罕见的路径从较北的纬度跨越广西"有关:更重要的是西南季风激发西南急流,西南急流输送水汽和释放潜热,利于热带气旋环流的维持,也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急流轴左侧为正切变涡度区,既有利于热带低压环流的维持,又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急流加强风的垂直切变,促使对流风暴不断生成.强降水的发生与西南急流的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关,急流指数变化对暴雨短时临近预报有较好预示性.  相似文献   
56.
应用广西1960年以来地面88个观测站日平均气温、降水量、相对温度、均风速、总云量等气象资料,以及1970~2001年ECMW F再分析资料850hPa比湿和垂直速度资料,分析南海夏季风异常早晚的广西气象要素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偏早,广西地面气温偏低,季风爆发当候广西气候特征往多雨方向发生变化,而爆发之后气候趋于较正常状态;南海夏季风偏晚年,爆发前6候,地面气温高,在季风爆发后5候内降水量较多;南海夏季风偏早、偏晚与广西多数固定月、季时间尺度的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无明显增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7.
广西6月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延伸预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NCEP/NCAR的1958-2008年3~6月的逐日20时SLP、850 hPa、700 hPa、500 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选取覆盖广西区域的16个格点进行Lamb环流分型,分析造成广西区域性暴雨的主导系统.利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测方法,制作延伸期内区域性暴雨过程预测.2003-2008年6月的实际预测结果检验表明,预测准确率可达70%,为短期气候过程预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从1999年叶尔羌河和克孜河洪水看新疆河流水情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南疆西部的叶尔羌河发生了冰川湖大洪水,克孜河暴发了暴雨泥石流堵塞的特大溃坝洪水,给喀什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暴雨洪水和冰川湖洪水以及融水与暴雨混合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但总的干旱背景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9.
基于PDA的个人移动导航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略分析了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技术背景、特点及应用,提出了基于PDA的个人移动导航系统的逻辑设计框架、实现原理及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0.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慧  廖雪萍  陆虹  陈思蓉 《地理学报》2016,71(1):129-141
根据华南地区110个气象站1961-2014年5-8月逐月降水资料,计算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LDFAI),经与降水量和灾情比对,LDFAI能反映出华南夏季的旱涝急转特征.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趋势系数计算,线性倾向计算,T检验,M-K检测等方法,对华南地区夏季LDFAI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上看,华南区域平均的LDFAI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其强度呈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存在2个偏强时期和1个偏弱时期.② 从区域变化特征上可以分为5个主要空间区域,通过对各空间区域代表站的资料进行分析,1区(粤北和桂东北)和2区(粤西和桂东南)夏季LDFAI呈下降趋势,且1区下降趋势显著并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下降的突变;3区(粤东)和5区(海南岛)LDFAI呈显著上升趋势,且3区在1980年发生了显著上升的突变;4区(桂西)LDFAI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③ 从年代际特征看,1区和2区LDFAI随年代下降,相应5-6月降水随年代增多.3区和4区LDFAI在1990s和2000s为较大值,该时段7-8月降水明显偏多.5区LDFAI随年代上升,相应7-8月降水随年代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