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9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344篇
测绘学   287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323篇
地质学   1156篇
海洋学   24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九孔鲍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的提取纯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NH4)2SO4分段盐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柱层析纯化技术,从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内脏器官中提取纯化褐藻酸酶、琼脂酶及纤维素酶,结果表明,在(NH4)2SO4分段盐析纯化中,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分离饱和度为60%,而琼脂酶为70%,分段盐析的提纯倍数为(以粗酶提取液为参照)褐藻酸酶13.3 ,琼脂酶8.7和纤维素酶10.9。葡聚糖凝胶SephadexG-100层析分离过程中,褐藻酸酶,琼脂酶和纤维素酶的比活力高峰分别出现在洗脱液的64,48和80ml处,提纯倍数分别为褐藻酸酶80.9,琼脂酶68.0及纤维素酶15.2,上述提纯方法的研究结果将为这3种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作为工具酶制剂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工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富稀土磷酸盐及其在深海成矿作用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最近几年对中北太平洋海域开展了系统调查,在中太平洋海盆新发现了稀土含量高达2000×10~(-6)的富稀土泥。深海泥样品稀土与各主要氧化物相关图解中,∑REY与P_2O_5含量始终保持良好的相关性。在太平洋各沉积物柱状样中,∑REY随着P2O5变化非常敏感。如果将P_2O_5含量高于0.25%的样品剔除,深海泥的∑REY不高于400×10~(-6),指示了磷对稀土元素的控制。海洋磷酸盐能够继承海水的负Ce异常及高Y/Ho比值特征,深海泥样品具有相似特征,且表现为稀土含量越高,其稀土配分模式越接近磷酸盐。酸淋滤实验显示,滤液中萃取出大部分的P及∑REY,且∑REY与P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无论∑REY高低,滤液稀土配分均呈现出显著的负Ce异常;而难溶残留物的∑REY普遍较低,且无负Ce异常特征。根据12组滤液中PO_4~(3-)与∑REY,估算出深海泥中的磷酸盐具有的∑REY含量范围为9495×10~(-6)~28287×10~(-6),这与深海泥中生物磷灰石的稀土含量和稀土模式均吻合。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深海泥中的磷酸盐主要以富稀土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稀土含量远高于深海泥中的铁锰氧化物和铝硅酸,因此磷含量的变化对于深海泥的稀土含量和模式影响至关重要。相较于碳酸盐沉积环境下容易形成贫稀土的磷块岩,深海环境下的化学沉积以及有机P的成岩作用容易形成富稀土磷酸盐。  相似文献   
993.
针对我国突发的COVID-19疫情,利用时空大数据、云服务、智能制图、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快速搭建疫情防控辅助系统,可为疫情防控、公众服务提供重要辅助手段。本文以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支撑平台,给出了如何利用城市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时空云平台,快速进行COVID-19防疫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995.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6.
文章根据我国海洋灾害所呈现的特征规律,构建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对我国2007年海洋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预测,以期对各有关部门制定减灾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研究发现2007年我国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不及2005年,但超过2006年,仍为重灾年,各部门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997.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998.
边坡稳定性评价MSARMA法及最佳加固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前,各行业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极限平衡方法。文章对各种极限平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的一种极限平衡方法——MSARMA法和基于该方法开发研制的“边坡工程稳定性MSARMA法评价分析系统”。该方法是在著名的SARMA法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同其它极限平衡方法比较,具有推导严格、假设条件较少、实用性强等优点。此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在非齐次边界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而且还能够进行坡面存在荷载和加固力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鉴于目前边坡工程规模愈来愈大的特点,提出了边坡最佳加固力概念,此概念认为,对于边坡加固工程,应综合考虑各种状态下的边坡稳态,寻找导致边坡失稳最不利因素的组合状态,加固力的大小只要保证边坡在该状态下稳定就行,此时的加固力就是最佳加固力。考虑到岩土工程的复杂性、计算所采用的力学模型、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等具有的非绝对准确性和确定性,在设计时应在最佳加固力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保险系数,但该保险系数不宜过大,实施时应根据具体工程规模确定,一般应在0.05以内。此时对边坡进行加固既满足边坡的稳定性要求又经济合理。以实际工程为例,展示了MSARMA法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大糙率礁面影响下波浪沿礁的演化和爬高规律,测试了一系列规则波工况并对比了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的情况。结果分析表明:二次谐波是礁坪上透射波的重要组成成分,粗糙礁面使主频波和二次谐波减小,对更高阶波的影响不显著;相对礁坪水深是描述礁坪上波浪透射的关键参数,礁面从光滑变为粗糙时海岸附近透射系数显著减小,能量衰减系数平均增大了8%,但礁前反射系数与礁面糙率之间无明显关系;礁后岸滩爬高随着透射波高的增大而增长,最后拟合了本文试验条件下珊瑚礁大糙率礁面预测规则波爬高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00.
稻城古冰帽中心海子山广布粒度成分不同的由冰碛物和冲洪积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给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规划建设带来挑战。对高坡垄岗部位5处冰碛花岗岩砾石、堰塞盆地中2处阶地冲洪积物进行现场观测和取样分析。对106块砾石采用线面集中统计,得到冰碛物砾石数量占百分比较高的砾径为0.5~2.5 m,面积2.5~7.5 m2,体积5 m3。块石形状多为长方体-厚板状,部分面接触为主。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等进行探测,解释得到场地冰碛体厚约30 m。对冲洪积物的含砾土和细碎屑土的2个砂砾样品用筛分法和激光粒度法进行粒度成分测定,得中值粒径d50=2 mm、0.7mm,不均匀系数Cu=5.40、2.42,曲率系数Cc=0.60、0.95。这两种冲洪积物均为不良级配的土,即均粒土。这些成因和结构不同的冰碛物和冲洪积物对工程布设有不同影响,在工程实践中给予了区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