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ropical cyclone(TC) annual frequency forecasting is significant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and NOAA Extended Reconstructed glob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V5 data in winter, the TC frequency climatic features and prediction models have been studied.During 1951-2019, 353 TCs directly affected Guangdong with an annual average of about 5.1. TCs have experienced an abrupt change from abundance to deficiency in the mid to late ... 相似文献
2.
3.
利用雷达回波与GIS技术反演面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动气象站可以直接测量单点或较小范围的降水量,测量精度较高,但自动气象站的分布密度不够,往往漏掉强降水、暴雨中心。雷达能实时探测云和降水结构及系统发生、发展演变情况,能迅速提供一定区域的实时降水情况,但雷达测量误差较大,测定局地降水量精度不高,因此,将自动气象站与雷达进行点面结合,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GIS技术,可以得到能够代表某特定区域平均降水情况的面雨量。以深圳市行政区域面雨量反演为例,建立区域内所有测站的6 min累积降雨资料与雷达回波数据之间的回归关系,借助GIS技术和包括对经度、纬度、海拔高度3个因子的地理订正,构建雷达图上特定行政区域的面雨量计算模型,并对格点拟合雨量进行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反演,得到雷达图上的特定行政区域的面雨量图。 相似文献
4.
5.
全球变暖与广东气候带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广东省各气候带13个代表站1960-2007年的气象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各气候带的温度、 云量和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与全球地面温度(GST)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各气候带温度变化与GST变 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两者相关系数均通过99.9%的显著性检验;(2)南亚热带北区、南区和北热带的增温速率 高于全球,中亚热带低于全球;其中增温速率最高的是南亚热带南区,比GST增温率高出0.07~0.08℃/10 a,中 亚热带增温速率比全球低0.01~0.03℃/10 a;(3)从季节分布看,各气候带增温速率冬季最大,其次是秋季,其 中南亚热带南区各个季节的增温速率都为最大;(4)低云量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上升 最明显;低云量与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5)日照的年变化各气候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亚热带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7.
利用RHtest软件结合台站元数据对广州1908—2019年平均气温进行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显示在1912、1928、1942、1988、1995、2004和2010年有7个显著的非均一间断点,订正后升温速率为1.39℃/(100 a),较订正前显著增加,具有准50 a和准3 a的显著周期。运用DB16正交小波分析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方差贡献最大的是趋势分量,其次是准3 a和准6 a周期分量。趋势分量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的升温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的快速增暖是准50 a和准20 a周期分量的上升期叠加于趋势分量的结果;1998—2014年增暖停滞特征是准50 a、准20 a和准10 a这3个年代际周期分量的降温位相叠加在趋势分量上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9.
利用人工配制的生活污水先进行单胞藻(斜生栅藻 Scenedesmus obliquusTurp)的 培养,再接种田螺(Cipangopaludina sp)和短钝溞(Daphnia obtusa Kurz),对栅藻密度的经时变化, 短钝溞种群增长及水体中氮、磷、碳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如下:(1)田螺组和 对照组中栅藻密度(N)经时变化的函数为:田螺组N=e(1.1136)t(1.7204);对照组N=e(1.4175)t(1.8099);(2)田 螺组短钝溞在静态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模型为: N= 0. 75e(0.476)t,(3)以短钝溞问收方式收获量的累加 值作为种群增长量(产出量),其数学模型为:N=e(0.2837)t(2.5537);(4)经栅藻、田螺、短钝溞培养后,生 活污水的氮、磷、碳含量分别下降了 80、 60%, 72. 40%, 45. 70%. 本研究既为枝角类集约化培养提供了某些生态学理论参数,也为污水调控及资源化提出一个 值得参考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广东省通过均一性检验的37个代表性测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年和季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并存在非对称性变化,年极端最低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044℃/年)明显高于极端最高气温的线性增温速率(0.012℃/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增温速率均在冬季最大,春季最小;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地区增温最明显,粤西、粤东北地区增温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