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INTRODUCTIONRespirationandexcretionaretwoimportantaspectsofbioenergetics.Themetabolicrateofbi valvesisinfluencedbyanumberofvariables,includingtemperature ,bodysize,oxygentension ,foodconcentration ,reproductivestate ,activitylevelandphysiologicalcondition .Theimpactsoftemperatureontherespirationandexcretionofscallopshadalreadybeenreportedindetail (BayneandNewell,1 983 ;MacDonald ,1 988;MackayandShumway,1 980 ;Shumway ,1 991 ;Yangetal.,1 998) ,whiletheeffectsofsalinityontherespirationan…  相似文献   
22.
海湾扇贝引种复状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海湾扇贝于1982年从美国引进中国,10年后发展形成庞大的海水养殖产业,为解决全人工养殖中育苗和养成生产中出现的病害造成大量死亡,个体小型化趋向,单位产量下降及肉柱得率降低等严重问题,于1991年12月再次从加拿大引进海湾贝种贝,通过人工育苗途径,更换了原有养殖群体的种质,在12个海区试养结果表明,再次引进的海湾扇贝,其抗逆性,生长速度,体型,肉柱得率,生活力等性状,均比原养殖群体有显著提高,自1  相似文献   
23.
胶州湾海湾扇贝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以1984—1985年在胶州湾养殖的海湾扇贝为材料进行了肥满度的研究。肥满度以干贝指数I.A.与干内脏指数I.V.表示。研究结果表明:I.A.一年有春、秋两个高峰,指数值达5以上的时间主要在中秋—冬季,最高达6以上;一龄贝的I.A.比二龄者大约1/4。I.V.的变动态势与I.A.大致相似,但略迟于后者。I.V.超过5的高峰期为4月末—6月上旬及9—10月。肉柱得率以10月—翌年4月期间较高,达10%以上,其中11月达13%以上。内脏得率一般在20%以上,临界生殖时达30%以上。从I.A.判断,胶州湾海湾扇贝的最佳收获期为养殖当年的11—12月。从I.V.判断,春季生殖期为5月中旬—7月中旬,盛期为6月,秋季者为9—10月,盛期为9月。  相似文献   
24.
虾夷扇贝的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二十年来,扇贝养殖发展迅速,特別是日本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自六十年代开展养殖以来至1978年产量已达8万吨以上,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成为日本的主要海水养殖对象之一,引起沿海国家的注目。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盐度、饵料、底质和温度对硬壳蛤稚贝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硬壳蛤稚贝存活和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8-42,最适盐度范围为24-36。从稚贝成活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等鞭金藻>美国扁藻>混合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肋骨条藻;但从稚贝日生长率看,几种单胞藻的饲育效果顺序为:混合藻>等鞭金藻=美国扁藻=亚心形扁藻>大溪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中肌骨条藻。硬壳蛤对底质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稚贝在纯砂底质中的成活率和日生长率均高于在纯海泥底质中,但砂的粒径大小对稚贝成活率和日生长率没有明显影响。硬壳蛤稚贝具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能够耐受30-35℃的高温,但在室外自然温度条件下,当温度为21.8-35.4℃(平均为30.1℃)时,稚贝成活率却很低,无砂情况下只有32%,有砂情况下为零。  相似文献   
26.
墨西哥湾扇贝的引种和子一代苗种培育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将美国佛罗里达州产的墨西哥湾扇贝作为我国南海水域的养殖对象,于1991年12月将壳高2.0-4.5mm的222个稚贝置于保温瓶内,控温在15-16℃,并每隔1-1.5h充气数分钟,经3d长途运输到青岛,稚贝全部成活。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培育至6月下旬,平均壳高达33mm,性腺成熟,并采卵成功地培育出子一代。从子一代在海区养成的亲贝采卵分别在青岛,广西与福建培育出子二代。表明,从繁殖,生长等生物学判  相似文献   
27.
滤食性贝类营养需求和代用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UTRITIONREQUIREMENTANDARTIFICIALDIETOFFILTER-FEEDINGBIVALIA:AREVIEW1997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为7.91X106t,其中贝类为6.5X106t,占82.2%。目前,在海洋双壳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使用的饵料主要是活的单胞藻,此间要涉及两个技术环节,即单胞藻的培养和亲贝的培育。对单胞藻的依赖所造成的技术困难和高成本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在育苗过程中使用代用饲料或配合饲料代替单胞藻。目前对于贝类代用饲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贻贝、扇贝和牡蛎等一些重要的经济贝类。1对主要营养物…  相似文献   
28.
贻贝人工育苗高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至1973年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实验生态组,在烟台与有关单位对贻贝人工育苗向生产过渡问题作过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了人工育苗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能性,并指出在幼虫培养密度适当增加、饵料供应及换水量更加充分的情况下,育苗池的单位水体产量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74至1975年间,在青岛进行了生产规模的育苗试验,在扩大培育水体、改进育苗技术、提高单位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29.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胚胎和幼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于1994-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贝类生态实验室,利用引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并在我国培育繁衍的第二,三代墨西哥湾扇贝作为亲贝,采集精卵,在盐度为31-32的条件下,采用控温仪对各个设计实验温度严格控温,进行胚胎和幼虫发育的耐温实验。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受精久的有效孵化温度范围为23-30℃,其中27-28℃为最适孵化温度;D形幼虫的生存温度范围是20-32℃。当温度升至34℃时,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30.
海湾扇贝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1982年12月将美国海湾扇贝引来青岛。经加温促进性腺成熟,翌年1月获受精卵,在18—21℃条件下培育4星期,幼苗平均壳高达827μm,5月达6.9mm,移至山东胶州湾及福建罗源湾试养。9月初壳高达50mm,性腺成熟(并采卵育出第二代),12月底达5.9cm,重46g。据此认为,海湾扇贝是适于黄海与东海我国沿岸养殖的贝类,当年即可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