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340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993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处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得力滑动构造,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形成的介质条件,斜坡构造及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气象部门要主动为各级党政领导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解决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建设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一点调查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东亚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构造变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任金卫  马宗晋 《地学前缘》2003,10(Z1):58-65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次发布的GPS观测结果以及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在 2 0 0 0年发布的ITRF97下的站速度矢量和“东南亚地球动力学项目”GPS网的观测结果 ,讨论了东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特征。在ITRF97参考系下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地壳运动以向南东方向(12 0 130°)运动为主 ,量值平均为 35mm/a ,西部受印度板块向北东碰撞的影响 ,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呈显北东—近东西向运动 ,但这种影响涉及的范围达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一线 ,说明碰撞型板块边界对板内变形的影响远大于俯冲型板块边界。平均来看 ,75 %以上的印度板块相对于欧亚板块间的南北向缩短是通过地壳增厚变形来吸收的 ,这意味着在调节整个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过程中 ,逆断和地壳增厚起了主要的作用。东南亚块体总体上与欧亚板块的运动有所差异 ,相对于欧亚大陆有 10mm/a左右向东的运动。菲律宾板块南部向西的运动速度只有 2 4mm/a。包括华南地块在内的东南亚块体的运动不仅仅是与印度板块的碰撞过程有关 ,也应当与沿着东南亚块体东边界的俯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0值在0.65%~0.78%之间.洛南地区由于受秦岭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影响,三叠系延长组Ro值高达2.67%~3.71%.实际测得的裂变径迹年龄,随深度增加裂变径迹年龄减小,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及长度恢复出每个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约100 Ma的重要构造热事件,东南缘韩城地区与洛南地区属于不同的热演化史类型,韩城地区属于埋藏增温型,而洛南地区属于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类型.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low-frequency rainfall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in the atmosphere by examining systematically the propagation features of the tropical ISO in terms of focusing on five large-scale low-frequency rainfall regimes in summer over southern China.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kage between the five rainfall regimes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the tropical ISO. The moist ISO signals, which influence the low-frequency rainfall ev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southern China, mainly propagate northwestward from the tropical ocean to the southeast of China. The southeast China rainfall regime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moist ISO signals propagating northwestward from the equatorial mid-western Pacific Ocean. For both the Yangtze River regime and South of Yangtze River regime, the moist ISO signals over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how an evident northward propagation towards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and then propagate westward.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orthward propagation of low-latitude ISO signals and the southward propagation of high-latitude ISO signals can also make a clear influence on the low-frequency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For the Southern China regime, the moist ISO signals show a significant northward propag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Moreover, for the rainless regime, southern China is under dry ISO signals’ control, and the latter shows no clear propagation to southern China. This study may provide insights for the extended-range forecasting of summer rainfall in souther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辽宁雾预报区的划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97—2006年辽宁境内能见度小于1000 m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雾发生的频率而言,辽宁存在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高值区分别位于黄海北部沿岸至辽宁东部山区和锦州北部至阜新一带,低值区分别位于辽宁中北部平原以及朝阳地区。从雾的日变化上看,近86%的雾出现在夜间,近69%的雾出现在02-08时,且多为辐射雾。地域不同但气候条件相近时,雾的日变化与雾发生的次数存在极其相似的特点。依据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雾的日变化特征以及雾发生次数等,将辽宁划分为5个预报区,对雾采取分区预报,以提高雾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绿洲空气湿度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石河子绿洲3个地面站(炮台、石河子和莫索湾)41a(1964~2004年)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降水,发现随着石河子垦区绿洲面积的扩大以及新疆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石河子绿洲也有其比较独特的区域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1)41a来温度、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空气湿度比较稳定,没有明显的变化;(2)石河子绿洲的温度、降水量以及空气湿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秋季的温度变幅最大,冬季最小。这与新疆大部分地区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有所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季节差异不明显。(3)以莫索湾站代表绿洲边缘,石河子站代表绿洲区,其降水、温度和空气湿度变化有明显差异,显示了比较明显的绿洲“冷岛”和“湿岛”效应。  相似文献   
18.
(1)透镜状菱形断块及其对花岗岩型高品位铀矿床的控制 走滑叠接带所形成的透镜状菱形断块是花岗岩型高品位铀矿床最普遍、最重要的成矿构造场地.矿床定位于菱形断块内,如苗儿山矿田由新宁一资源断裂的次一级控制断裂双瓜断裂、天金断裂、香草坪断裂、茶狮断裂、孟沙断裂呈向北撒开,由南收敛的走滑带状叠接,形成东西高角度对倾、具地堑式正断层组合的菱形断块,控制了沙子江、双滑江及孟公界等高品位铀矿床分布(图1).  相似文献   
19.
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大力开发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洁净煤技术 ,对提高煤炭利用率 ,改善环境状况 ,实现能源工业 (也包括化工及其它相关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6—2018年武汉夏季(6—9月)逐15 min电力负荷以及同期逐日气象数据,分析最大电力负荷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和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武汉夏季最大电力负荷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与气象电力负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次是日照时数。前1 d最大电力负荷与当日最大电力负荷的相关性最好,当日电力负荷对前1 d温度的平均和舒适度指数的变化最为敏感。以历史电力负荷和气象数据为联合预报因子,逐步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对武汉夏季最大电力负荷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对持续高温造成高位运行的最大负荷模拟。当敏感性在10%以内时,逐步回归算法中气象因子正的贡献要小于负的贡献,BP神经网络算法中气象因子正的贡献要高于负的贡献;当敏感性高于10%时,两种算法中气象因子均为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