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用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的卫星测值指定云迹风的高度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许健民  张其松  方翔 《气象学报》1997,55(4):408-417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用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的测值指定云迹风高度的算法。利用红外水汽散点图和云迹风本身自动地将有低云的目标区、有半透明卷云的目标区、有密蔽高云的目标区分开。在有低云的目标区和有密蔽高云的目标区用红外一个通道指定云高。在有半透明卷云的目标区用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指定云高。在用两个通道的测值指定云高时,假定卷云高度以上不存在水汽,以红外和水汽两个通道亮温相同这个方程与两个通道辐射测值线性相关的方程联立解出云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2.
广州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下水动态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和地质钻探的成果,综合研究广州市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地带的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岩土体类型、第四系厚度、地层与岩石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的内在因素,开挖基坑、桩基础施工及抽排地下水是地面沉降形成的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学校地面沉降是因软土层在抽排地下水及地面附加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排水固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3.
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前燕山期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华北克拉通北缘及邻区的研究进展集中在前燕山期的主要地质构造格架的廓清,以及晚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岩浆事件和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研究的深化。本文对前者的研究进展作评述和展望。华北克拉通自1.8~1.75Ga形成后,时有岩浆扰动。1.35Ga的基性岩床和岩墙群事件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与北美克拉通的裂解,说明华北克拉通曾经是哥伦比亚超大陆的组成部分。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陆边缘的演化也应当从1.35Ga以后开始。早古生代时期,在华北克拉通以北的兴蒙造山带南部发育了白乃庙岛弧岩带,但此时华北克拉通依然记录的是稳定沉积。该岛弧岩带在早古生代末期可能通过弧-陆碰撞形式增生到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早中泥盆世期间,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育了年龄为410~380Ma的碱性杂岩,可能与弧陆碰撞后的伸展有关。从晚石炭世(~320Ma)开始,华北克拉通北缘发展为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华北克拉通之下。在相邻的兴蒙造山带,古亚洲洋还存在向北的俯冲,形成了白音宝力道岛弧岩带。古亚洲洋沿索伦缝合带的最终闭合发生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量~250Ma以来的后碰撞岩浆活动记录了这一拼合过程。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早侏罗世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已经出现基底结晶岩系的广泛剥露。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之前,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东西向构造格架基本奠定。  相似文献   
124.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5.
龙深1井是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深层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井,其深层层位归属问题是英台断陷资源评价和储量预测的关键。利用岩电特征、井间对比、孢粉化石组合分析、井震结合等综合确定了龙深1井的深层地层分层,认识如下:龙深1井营城组主要是由两套较厚的火山岩(火成岩)与两套较薄的沉积岩组成,与上下地层岩、电、震特征差别明显;龙深1井营城组孢粉化石特征与上下地层差异明显,裸子植物花粉体积分数为65%、蕨类植物孢子体积分数为35%,且可与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地层进行对比;龙深1井营城组的顶底界分别为2 895 m和3 532 m,沙河子组未钻穿。  相似文献   
126.
763长周期仪器属于弱电流测量仪器,是以检流计记录,采用的是光杆放大原理。它的观测频带可展宽到百秒以上,因而提高了台站的观测能力,但对外界的干扰反映也极其灵敏。近年来,大连台763地震仪的水平摆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大周期干扰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地震分析和图面质量(图1)。图1 受到干扰的记录曲线我们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观测系统本身的问题,二是极可能来自环境干扰,为此,进行了具体的测试和逐项排查工作。1 观测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为了查找干扰究竟起因于观测系统的哪一个环节,可分3个步骤进行。(1)检流计试…  相似文献   
127.
An algorithm for computation of cloud motion winds has been developed at the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 in China. Since 1997, it has been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cloud motion winds for a 1.25 lat. 1.25 long. mesh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region with the satellite data from GMS-5.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is studied. It shows that the tropical cyclone is usually intrigued by the westerly jet streams at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which may be caused by mid-latitude troughs well extending into the tropics. During the prime season of summer, the westerly flowing equatorward of the TUTT may also be a cause for the generation of typhoons.  相似文献   
128.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论证东川铜矿含铜“礁—硅岩组合”中的含铜硅质条带—硅质白云岩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因;提出了该类层状铜矿的深源含铜富硅混合热液海底喷流—生物富集的沉积成岩成矿模式。并提出东川落雪式层状“马尾丝”铜矿含矿岩系为“含铜礁—硅岩组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9.
一、前言热水汤矿泉位子河北省凌源车站北偏东85里之热水汤村。从凌源站有公路直接相通。此矿泉远在唐代即被发现,当时有泉眼72处,200年前矿泉附近为一片沼泽,无人居住,距今70—80年间尚有泉眼50处,近50年来,由于几次洪水侵袭,部分泉眼淤塞,后经修堤挡水,才仅剩下33处。在明清年间即为当地人正式利用。1937年日寇掠夺了矿泉,用于经商获利,修建了一些水池,并下套管引  相似文献   
130.
扬子地块北缘滑脱构造的结构模式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