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9篇 |
免费 | 130篇 |
国内免费 | 1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篇 |
大气科学 | 79篇 |
地球物理 | 134篇 |
地质学 | 402篇 |
海洋学 | 7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56篇 |
自然地理 | 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数值模拟耗时太长,其中线性方程组求解耗时可占总计算时间的70%以上,因此,高效的线性方程组解法是重要研究课题。首先,阐述了适用于DDA方法的基于块的行压缩法和基于试验-误差迭代格式的非0位置记录;然后,针对DDA的子矩阵技术,将块雅可比迭代法 (BJ)、预处理的块共轭梯度法 (PCG,包括Jacobi-PCG、SSOR-PCG) 引入DDA方法,重点研究了线性方程组求解过程中的关键运算;最后,通过两个洞室开挖算例,分析了各线性方程组求解算法在DDA中的计算效率。研究表明:与迭代法相比,直解法无法满足大规模工程计算需要;BJ迭代法与块超松弛迭代法(BSOR)的效率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如PCG迭代法。因此,建议采用PCG迭代法求解DDA线性方程组,特别是SSOR-PCG值得推广;如果开展并行计算研究,Jacobi-PCG是较好的选择,当刚度矩阵惯性优势明显时,BJ迭代法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892.
893.
海洋动物金属硫蛋白的提取与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s)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金属结合蛋白。由于水生生物体的MTs能被金属诱导,而且诱导程度与水环境重金属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出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因此,海洋动物体内的MTs已被认为是海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近20 a来,为了将MTs应用于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国内外学者先后研究了多种分析技术及相应的提取方法。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海洋动物MTs提取与检测技术进行了评述,并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94.
冀中坳陷石炭—二叠系是渤海湾盆地重要的产气烃源岩,也是华北油田当前主要的天然气勘探区。为了使得本区天然气的勘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根据区内已钻井的岩电组合特征、岩心观察结果、沉积旋回、古生物特征及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地震剖面解释成果,对区内石炭—二叠系的沉积体系、及沉积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该区沉积体系发育有滨海潮坪-沼泽相、河控三角洲相和河流相三大沉积体系,其沉积环境可归纳出缓慢沉降的陆表海沉积环境、缓慢抬升的海陆过渡沉积环境和快速抬升的河流沉积环境3种类型。 相似文献
895.
一、滴道盛和煤矿九井采区概况滴道盛和煤矿九井位于鸡西煤田北部含煤条带西部,鸡西市滴道区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鸡西市滴道区,距鸡西市270°方向16km。区内有方虎公路、201同道和林密线铁路经过,矿区内铁路专用线通往各地,交通方便。 相似文献
896.
湖南衡阳盆地沉积相及构造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湖南衡阳盆地主要地层剖面(主要是白垩系)沉积特征的描述,探讨了盆地内沉积相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由此来认识盆地内沉积建造的演变过程及由其所反映的盆地构造演化方向。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盆地在燕山阶段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喜马拉雅阶段时期盆地形成以后因挤压而受到改造,形成了一系列逆掩断层和推覆体。盆地今天的面貌是这一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7.
898.
汶川地震(M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程对理解发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分段性,并结合不同地段同震断层擦痕行迹,探讨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通过详细分析,认为沿地表破裂带出现南北两个大的滑移量峰值,以及南北两段破裂带的几何分布和运动特性均不同,表明汶川地震是由南北两个次级破裂事件组成,这个结论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并根据八角庙和北川地区同震断层擦痕的运动学对比研究,推测汶川地震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沿映秀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形成约100-80kin长近纯逆冲性质的映秀-清平段地表破裂带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并且在这两条破裂带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形成了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由于南部初期破裂事件触发了北川断裂的活动,造成后期破裂事件的发生.后期破裂事件以右旋走滑(或右旋斜冲)运动为主,沿映秀-北川断裂形成龙池-深溪沟-八角庙-清平-擂鼓-北川-南坝-石坎等一线破裂带,该破裂带在映秀断裂带上叠加了第一次破裂事件形成的部分破裂带,整体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擂鼓-北川-南坝-石坎段)只反映了第一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所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中约270km长的映秀-北川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而约80km长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为纯逆冲性质.地震破裂过程是一动态复杂的物理过程,上述地表破裂模型可以解释两条不同性质破裂带的形成.但是否符合实际的地震破裂过程,还需要通过近台网地震波数据精细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899.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