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GPS定位以及测速误差中包含有卫星星历误差、电离层、对流层延迟以及多路径效应等多种误差,对GPS的测速精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减小其误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即为卡尔曼滤波。由于GPS测速难以确定动态噪声和观测噪声,因此,标准卡尔曼滤波往往不能时时满足假设条件,而致发散。采取自适应的滤波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并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东部七省市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区,分析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可为制定和实施碳减排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2012—2021年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并计算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拟合模型,用于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七省市的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碳排放总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江西省的碳排放增速最快。(2)碳排放总量呈现“北部>南部”的格局,山东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50%。(3)人均碳排放强度在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而北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在上海市和浙江省降幅显著。(4)所构建的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41 2,且平均相对误差呈递减趋势,表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本文对东部七省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调整核旋仪的一种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理论对核旋仪调整的原理进行推导,得到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  相似文献   
104.
淀山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探讨了淀山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CDOM与叶绿素a、浊度和COD等水质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波段范围内CDOM光谱吸收形状(指数函数斜率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山湖CDOM吸收系数不高,在355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是6.95-10.28 m-1,而且湖南区高于湖北区;CDOM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浊度、COD等水质参数的相关性都不高,证明湖中的CDOM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CDOM吸收系数在300-500 nm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超过500 nm之后呈线性递减,在300-500 nm波段范围内指数函数的曲线斜率S为11.7-14.8 μm-1,在501-750 nm波段范围内波长每增1 nm,CDOM的吸收系数减小0.0021 m-1.  相似文献   
105.
根据苏北测震台网地面台站和深井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分析2009年10月以来台网附近 ML ≥2.8地震波频谱特性。分析可知:地面记录与井下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地面记录地震波拐角频率较井下约大0.28 Hz,地震波峰值频率比井下约小0.22 Hz;对于ML >4.5地震,地面记录地震波的优势频率范围小于井下记录;地震矩和矩震级地面台站记录数值较大,差值分别为3.104×10^14 N·m 和0.32级。  相似文献   
106.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都桥—小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磁实测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邻区深部构造、壳内高导层、电性结构与历史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深浅表现出不同特征,浅部是以地壳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深部是以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断裂呈花状形态,深部到达上地幔;(2)在丹巴构造带及鲜水河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广泛发育壳内高导层,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且与断裂带构造活动有关;(3)在鲜水河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下,上地壳物质发生原地重熔产生花岗岩浆是折多山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机制;(4)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与塑性软弱层密切相关,受塑性软弱层拖拽作用,应力区集中在高阻体脆性介质内部靠近断层一侧,使得岩石破碎而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07.
以淮安地震台数字测震系统设备为例,作者根据多年台站观测工作经验,提出更加适用的测震系统观测方案,结合观测中遇到的各类故障,总结归类出故障的现象、排查方法、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古亚洲洋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叠置部位,受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共同影响,其岩石圈结构复杂,为获得该区域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以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为技术手段,开展岩石圈尺度范围内的壳—幔电性结构的研究。笔者基于MT成果数据管理系统的查询、检索等功能,提取出研究区的壳—幔电性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到了研究区的壳内低阻层分布特点与岩石圈厚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特征为:1岩石圈的厚度呈现"西厚东薄"的变化特征;2不同盆、山结构表现出不同的岩石圈隆凹特征;3镜泊湖火山岩分布区对应软流圈的隆起区,其隆起可能与岩浆上涌有关。这些信息的获取为区域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9.
在大地电磁法勘探中,为了快速从工区项目众多文件中选出与某一特定点位具有重叠采集时间的点位文件,并进行远参考处理或便捷地读取一些实测点位信息,常用的方法是利用SSMT2000处理软件,找出具有重叠采集时间的点位文件和从处理输出结果EDI文件中,逐一读取相应参数。如果采用编程的思想直接从原始TBL参数文件中读取相应参数,便可快速达到此目的。鉴于MATLAB语言最近在地学领域内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这里利用MATLAB平台对V5—2000大地电磁测深仪TBL参数文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读取程序,在提取所需信息后可以快速提高此类问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