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璞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但是他那和霭的谈吐神态和坚毅硕壮的风姿仍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继续前进。李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超基性岩类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他1911年6月20日诞生在山东省文登县,青年时代求学北平,参加过“一二·九”学生  相似文献   
22.
为缅怀李璞教授,发扬“尊师重道”之精神,在李璞教授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于88年4月25日召开了“李璞教授学术成就讨论会”。涂光炽教授在会上首先作了题为“我所了解的李璞同志”的发言。涂先生说,他从1934年中学时代起与李璞同志相处了34年,深深感受到李璞同志有许多优秀品质与作风:他廉洁奉公,先公后私,公私分明;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不耻下问;他勇于进取,身体力行,艰苦创业;他的一生表明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3.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套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b,Sr、Nd和O同位素的同共制约表明大容山花岗岩套的源区物质是上地壳岩石,至少经历过两阶段的演化,其μ值的主要变化范围为10-10.2,地壳存留年龄为1100-1500Ma。Sr-O同位素体系表明浦北和台马岩体的物质来源均一化程度高,在成岩阶段及其以后基本保持封闭;而旧州岩 是两种硅铝物质混合重熔的产物,并未达到充分的均一化,δD-H  相似文献   
24.
南海第四纪海水Sr同位素组成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南海NS90-103孔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Sr同位素组成,获得南海240ka以来海水 ̄87Sr/ ̄86Sr演化曲线。结果表明,240ka以来南海海水 ̄87Sr/ ̄86Sr比值呈较大幅度的脉动式波动,幅度一般在±0.000070以上;南海的半封闭性,高Sr通量和高 ̄Sr/ ̄86Sr比值的河流输入以及南海较高的沉积速率导致了这种大幅度脉动式海水Sr同位素变化。  相似文献   
25.
华南前寒武纪地壳形成时代的Sm-Nd和锆石U-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华南前中生代地壳岩石的Nd模式年龄分布在1.2—3.2Ga之间,并且在1.8Ga和1.4Ga出现明显的峰值。各类岩石的残留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1.2—1.4Ga、1.8Ga和2.5Ga。Sm-Nd同位素体系和锆石U-Ph年龄的综合制约表明,华南前寒武纪地壳主要以幕式增生的方式形成,形成时代为晚太古(2.5Ga或更老)、中元古早期(~1.8Ga)和中元古晚期(1.2~1.4Ga)。  相似文献   
26.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我国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虽然她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实验室,专业人员和拥有的先进质谱数量上都已居于国际先列,为我国地质区测、普查、勘探、科研、教学等方面提供了上万个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和数万个各种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