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本文结合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地层学和不平衡铀系测定沉积速率的方法来确立取自南沙海域的沉积物柱样(NS90-103)的时间坐标、根据连续取样获得的δ(18)O曲线可以将该柱划分为7个主要气候期次,底部(550cm)相当于氧同位素第7.4阶到第7.5阶之间,年龄约238ka;而根据不平衡铀系的过量(230)Th方法获得2.3cm/ka的沉积速率,计算出底部年龄为239ka;两个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广东罗定泗纶混合岩田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3.
青岛花岗岩类复式岩基的古化石热水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超  于津生 《地球化学》1994,23(1):50-59
对青岛花岗岩类复式岩基的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各个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明显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根据样品采集位置和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可以恢复其中六个古化石水体系,它们包括两种类型;内高外低型和内低外高型,其形成可能与当时大气降水的循环方式密切相关,。近模拟计算表明,发生水岩作用的温度多在250-400℃之间,水岩比的变化较大(0.08%-0.3%)。研究还发现,曾发生过强烈去气作用的岩体与未经去气(或气  相似文献   
14.
本项工作是“花岗岩与成矿”专题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曾于1981和1982年中对浙、闽、湘、粤、桂等五省区内的三十余个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查及采样、计划对已采集的样品做H、O、Sr、Pb等多种同位素,除确定其形成时代之外,将更多的着眼于物质成份来源,演化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现将其进展扼要介绍如下: 一、通过野外地质观查对华南花岗岩类的构造岩石组合类型有如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岩的岩石化学组成特征为典型的钾玄质岩石,岗尾、轮水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酸性一偏中性的钾玄质系列岩石(少数样品为高钾钙碱性岩石),而石菉花岗闪长岩则为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岩石,这些岩体在岩石化学演化趋势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同一个岩石成因系列.40Ar-39Ar和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马山和岗尾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64±2)Ma和(154±1)Ma.阳春地区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期间发生了3次主要的岩浆活动,从早到晚岩浆的K富集程度逐渐降低,岩浆岩成分从钾玄质系列过渡到钙碱系列.  相似文献   
16.
广西大容山花岗岩套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b、Sr、Nd 和O同位素的共同制约表明大容山花岗岩套的源区物质是上地壳岩石, 至少经历过两阶段的演化, 其μ值的主要变化范围为10 ~10-2, 地壳存留年龄为1 100~1 500 Ma。Sr- O 同位素体系表明浦北和台马岩体的物质来源均一化程度高, 在成岩阶段及其以后基本保持封闭; 而旧州岩体是两种硅铝物质混合重熔的产物, 并未达到充分的均一化。δD- H2O 体系表明大容山花岗岩套各岩体的主要形成方式是结晶分馏  相似文献   
17.
粤西阳春中生代钾玄质侵入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闪长岩强烈富集K、Sr和LREE,(87Sr/86Sr);≈0.7046,εNd(t)≈+1;岗尾-轮水岩体较富集K、Rb、Th和LREE,(87Sr/86Sr):≈0.7063,εNd(t)≈-2;石岩体较富集Sr,K、Rb、Th和LREE相对较低,(87Sr/86Sr);=0.7084~0.7089,εNd(t)≈-6。马山岩体来源于大离子亲石元素(ULE)和LREE富集的交代地幔;岗尾-轮水岩体来自于放射成因Sr、Nd同位素组成略高或交代时间略早的富集交代地幔,并且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石岩体则很可能是前存下地壳底垫基性岩重熔形成的。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南岭西部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张-减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璞,我国著名岩石、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山东省文登县人.1942年6月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1945年获硕士学位,1947年8月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50年10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回国.他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办公室秘书,中央文委西藏工作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全国登山协会顾问,地质学报编委,中国地质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的δD与H_2O含量非常低且呈近于直立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开放体系岩浆去气作用的典型特征。采用去气方程对碾子山花岗岩进行拟合,得:1n(δD+1000)=(0.0182±0.0226)1nF+(6.8189±0.0224)。这表明对该岩体而言逸出水分子与岩浆水间的D/H分馏系数为1.0182左右;初始δD为-85‰左右,基本位于正常岩浆水范围。研究表明,岩浆去气作用是我国东部晶洞碱性花岗岩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璞教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但是他那和霭的谈吐神态和坚毅硕壮的风姿仍时时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继续前进。李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超基性岩类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他1911年6月20日诞生在山东省文登县,青年时代求学北平,参加过“一二·九”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