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罗纳河中悬浮物质的痕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琦  于志刚  吴莹  张经 《海洋与湖沼》1998,29(2):197-205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河下游近河口处进行每月一次为期间个月的样品采集工作,并且样品用HNO3-HF-HCIO4湿法消化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浮颗粒物中的Co,Cr,Cu,Mn和Pb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月份之间悬浮物中的痕量元素组成具有显著地差别,其中一些元素的浓度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另外一些似乎与流量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在稳定体系的假设下,所估计的人文活动对痕量元素的贡献可占观测浓度的10%-50%。当与其它河流对比时,发现罗纳河中的颗粒态痕量元素的浓度明显高于那些受人文活动影响较小的体系,而与北美的河流系统接近,表明罗纳河流域的人文活动对河流中颗粒态痕量元素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2.
分子生物学在微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与传统微藻分类方法的比较,说明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线粒体DNA(mtDNA)、叶绿体DNA(cpDNA)和核基因组DNA(nDNA)3个方面列举了分子分类技术在微藻鉴定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应用,着重说明了核基困组在藻类分子检测中的作用。并对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3.
近海的生态环境问题态势严峻。在机制上,普遍认为富营养化是导致近海环境恶化的主导因子,但实际上,营养盐的结构失衡对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营养盐结构失衡的主导因素和机制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对已有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整合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中国近海营养盐结构失衡问题较过去更为突出,且可能引发潜在“磷消耗”问题,其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较传统意义上的磷限制要强,并进而产生深远的生态环境效应。据此提出,今后相关的研究应该特别关注河流流域-近海环境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控制近海营养盐浓度、形态、分布和结构的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量化近海氮与磷的滞留机制与效率,揭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营养盐结构失衡和磷消耗的耦合关系及其生态效应等,最终制定中国入海河流与近海氮磷协同控制的适应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